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浮迹行”社会实践队探访浮石飘色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黄森淼

7月25日,“浮迹行”实践小队的队员们开始对江门市斗山镇浮石村的飘色传统进行实地考察。本次下乡考察的目的是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

古人云:祖宗之法不可违。在这个经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的社会,文化发展同样不可忽视。浮石飘色文化是扎根于浮石村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时光沉淀的文化,在人类思想文明层面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浮迹行”实践小队为了让浮石飘色文化得到弘扬,队员们结合实际下乡考察得到的经验,挖掘其中内涵,推广宣传这种地方传统文化。

在开始实地考察前,王慧敏队长首先让各位队员们各自在网络上浏览各种关于浮石村飘色文化的信息,而其中有两名队员在图书馆查找翻阅到了相关浮石村的历史资料。队员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收获,才使实践队的队员们对浮石村的飘色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浮石村的飘色,便需要进行实地走访,才能得到更真实、更确定的资料。而“浮迹行”实践小队就为此付出了行动。

王慧敏队长将下乡实地考察的任务布置给候珏和李炜玲队员,这两名队员负责对浮石村的飘色文化进行材料的采集,便于小队后期宣传工作的进行。

7月25日早上,两名队员经过长途奔波,终于到达此次的采访地点——浮石村。

还未进村,在远处便能看到村口写着“浮石”的硕大牌坊。进入村子,两位队员便赶往浮石飘色传承基地,想要一睹飘色“芳容”,这是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当两位队员到达时,却发现大门紧锁。当问到负责人为何大门紧锁时,负责人回答:“飘色只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进行表演,主要是用来庆祝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为这些节日增添热闹的气氛。”见不到仰慕已久的飘色,两位队员纷纷表示十分遗憾,不过还是选择继续在村子中走访,收集更多关于飘色的信息。

在村子中走访的时候,两名队员对遇到生活在村子里的村民进行采访,询问他们对村子飘色的了解情况。在采访村民,简单了解到村子的情况后,采访队员李炜玲询问:“村里有年轻人去学习传承飘色特色文化吗?”“有的,这个飘色表演的话,小孩子是负责被抬着的,所以说小孩子的体重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每两三年都会选出一批愿意去学习飘色文化,而且家长是同意的小孩子去进行这种学习教育,然后年轻人的话也是,就会选一些也是愿意去表演乐意传承文化的去进行教学。”村民如此答道。

在向负责人深入了解飘色文化后,两名队员得悉: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浮石村民列队抬着北帝塑像,以头牌、色标、罗伞、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仙、八音锣鼓组成队伍,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汉族民间习俗节日,吸引村中海内外乡亲和各级宣传媒体、各地摄影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她们决定往北帝庙走上一趟。

在北帝庙的庙前,依旧是一座十分显眼的牌坊。李炜玲队员和侯珏队员走进北帝庙,找到了有关浮石飘色的重要信息。她们在庙里的一处地方看到有关浮石飘色的介绍,上面详细记载着浮石飘色的由来、飘色的主要内容和近期飘色的发展:台山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间,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秘密,带回乡中推广,经过近200年的传承,形成今天独具一格的浮石飘色。其形式以及原理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而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此而叫飘色。每架飘色以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定名,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貂婵”、“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1996年,浮石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

北帝庙一行,也是此次走访的尾声。虽然这次的走访没有真正观看到浮石飘色的表演,但在对村民们的采访、负责人的讲述和参观北帝庙之后,也总算对浮石飘色文化有了深刻的见解,也算是不虚此行。

浮石村的飘色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凝聚了百姓丰富的智慧、多彩的艺术,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得到后辈的传承与发展。“浮迹行”实践小队希望通过队员共同的努力,使浮石飘色文化被更多新时代的年轻人关注、接受、喜爱,让飘色文化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9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沿黄社会实践队成员传承乡村振兴的青年使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此过程中,黄河流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重要地段。如今,结合时代发展,各地人民通过网络宣传、直播展销、结合“农……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为家乡代言,引领黄河流域的新风尚

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相较于经济前卫区域,黄河多是以朴实无华的农耕闻名,更是孕育了华夏文明,乃中华文明之源。我们希望通过线上推广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尽大家的青年之力……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响应国家政策,沿黄社会实践队密切关注特色助农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其中,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社会实践队的线下调研也在……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发挥区域优势、凸显地方特色,沿黄社会实践队在行动!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俗语称其为“母亲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人民创造了哪些特色呢?我们将陆续跟随“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沿黄社会实践队用特色助农推动经济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此过程中,黄河流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重要地段。如今,结合时代发展,各地人民通过网络宣传、直播展销、结合“农……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沿黄社会实践队调研西邵红杏、吴坝大蒜

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的推进,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河南人民逐渐的脱贫致富,尤其是乡村。可惜天不随人愿,前几天的一场大雨,使许多地区……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沿黄社会实践队调研吴坝油桃、台前西瓜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7月下旬,中原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水,演变成了祸及多地……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沿黄社会实践队调研陕西板栗红薯、内蒙沙漠西瓜

直播经济对于缓解农副产品难卖情况、促进农民增收和助力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以阿里、京东、抖音电商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纷纷在乡村开展新农人培训,通过人才……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抗疫调查小队”居民防疫调查活动顺利完成
2020年7月28日起“抗疫调查小组”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抗疫情况调查暑期实践活动,在调查期间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走访和交谈,小队成员对疫情期间各行业人群的抗击疫情的方法和认识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小队…
云独村介绍
云独村是宅梧镇泗云村委会其中一条自然村,位于宅梧镇北面,前有鱼塘,背后环山,环境优美,唯有一条524县道与外界联系,距镇中心大约16公里。云独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作战图图中标注为三清三拆三整治项目分…
浮迹行”社会实践队前期工作安排
自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由教师教育学院19级教育技术学1班的13位学生所组成的“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对队员的工作进行了安排。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会议的形式包括:使用腾讯会议软件进行线上的…
“浮迹行”社会实践小队的近期工作总结会议
8月6日晚上,“浮迹行”实践小队召开了最新的总结会议。会议的形式依旧是使用腾讯会议APP进行线上交流,并在微信群中解决队员们提出的问题。本次会议主要针对上级干部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讨论分析,同时为整个实…
走进玉树中达乡 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走进玉树中达乡——体验当地风土人情7月26日上午八点,为能好地了解玉树当地的民风民情及民族文化,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中达乡,对当地的一些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疫精神进课堂
为将前期实践中所领会的抗疫精神进行弘扬,传递疫情特殊时期的正能量,7月31日下午,“星火传递”实践团成员刘香春于所居地附近的辅导机构落实“抗疫精神”的宣传工作,将“抗疫精神”带进课堂。此次活动从疫…
探人间烟火,享美丽生活——地摊文明调研
探人间烟火,享美丽生活——地摊文明调研(通讯员唐益群、冯琰君、石金睿)2020年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
在实践中探索教育 在陪伴中寻找成长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春战役,团旗高扬”云帮扶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云课堂在线辅导”…
河南科技学院三下乡:热心支教,守护筑梦之花
河南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热心支教守护筑梦之花中国青年网焦作7月19日电(通讯员尚宁宁)2020年7月19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
实践队员随帮扶人员走访河南谭店乡全新认识扶贫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加了解扶贫政策,时代好青年实践团队于8月7日采访了西平县扶贫工作者吕女士并随吕女士下乡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实践队员采访吕女士队员胥柯伊摄据吕女士介绍西平县不属于贫困县但是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