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了解蓝田瑶族乡文化,我们在路上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作者:张静婷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已经是一名准大四学生了。过去三年,无论是社团活动,学校比赛,还是社会实践,我都参加了个遍,唯独还没有参加过三下乡。这意味着,今年的这个暑假是我最后一次有资格参加三下乡的假期,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通过面试,我获得大家的肯定,成为“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一员,与大家一起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这次三下乡确定为纯线上三下乡,这意味着我们的沟通问题受到了挑战,也没了实地考察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地团结和耐心。

我常常再想,要是没有疫情的存在,线下三下乡一定会更加有趣吧!没有疫情,我们也许在出发前会有一次见面会,大家说说笑笑,一起玩游戏,熟悉一下彼此;队员们也会有一件特制的队服,这会让我们更加有一个团队的感觉;大家聚在一起,穿着队服现身火车站的时候会更加有仪式感吧。这些是我们在线上无法体会得到的乐趣,可即使线上三下乡枯燥了很多,大家依旧激情满满,认真地,负责任地,充满使命感地投入到我们的调研工作。

此次我们的调研主题是“探索特色手工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深入调研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地方特色手工艺——“织带仔”,深入挖掘探索有关“织带仔”的历史、传播与传承。调研第1天,队长发起腾讯会议,向所有队员发起总动员,并详细阐述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和每个小组的相关任务。队长指出,线上的三下乡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阻碍,也没有线下活动那么有趣,没能和大家聚在一起工作,没能去到当地亲身地体验“织带仔”的编织,但是她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这次动员大会开展得很顺利,大家都准时上线,没有人迟到,网络也比较顺畅。唯一我觉得可以改善的一点就是队员们应该分别进行自我介绍,让大家相互认识。虽然到活动结束,大家都没有见过面,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容颜,但是这七天队员们都特别配合,做事情充满干劲,互帮互助,彰显了一个团队的力量。

我们两个小组分别根据队长布置的任务上网寻找资料,了解人们对“织带仔”的了解程度以及人们对蓝田瑶族乡建设生态旅游的看法和建议。大家都找了很多资料,最终我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两个课题各自对应的调查题目并制成问卷,通过网上的宣传转发,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0份。通过问卷我们也了解到大家对于蓝田瑶族乡“织带仔”文化的认识并不充分,有的人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同时也知道大家对于建设蓝田瑶族乡生态旅游是认同和支持的。

调研第2天,原定的采访因为受访人那边创文的原因而不得不取消,这打乱了我们的阵脚和秩序,致使我们这天的时间有些空闲,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线上三下乡的局限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而是想办法改变,积极主动地联系其他可以受访的人。

调研第3天,经过调研组的小伙伴们对受访者的跟进,我们采访了“织带仔”的传承人——朱木恩。有了前一天的前车之鉴,大家对此次采访机会十分珍惜,也担心又出现意外状况,所以这次采访一确定就马上开展,时间是在中午12:00左右,正是饭点,很遗憾的是,我因为那时没有看手机,所以错过了这次的直播采访。我也是在饭后看到消息之后才恍然大悟,幸运的是,宣传组的小伙伴录制了采访视频,所以我看了录播。从录播来看,这次的采访进展得很顺利,大家准备得很充分,受访者也很配合。这次采访让我们都很激动,每个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激情满满,也很感恩朱木恩奶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从采访中,我更加了解了“织带仔”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织带仔”始于清朝中期,是蓝田瑶族乡村民结婚时的必备物件,它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可做头饰,围裙,背带等等。“织带仔”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编织方法,编织起来很费时间,也很复杂,这与当前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格格不入,因此许多年轻人都没有时间,没有耐心去学习编织“织带仔”。一条有花纹的“织带仔”的编织时间为3-4天,无花纹的需要1-2天,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无花纹的“织带仔”为机器代替手工制成。“织带仔”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人表示,之前政府也有组织当地的人去学习,但是由于“织带仔”编织的困难,大多数人没有坚持下来,也学不会,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整理之前的资料,写新闻稿,做推文并在公众号和各大网站进行投稿。为了传播瑶族文化,我们在准备宣讲会,做了宣传,也不断改进宣讲会的PPT。调研组的小伙伴们负责宣讲会的讲解,宣传组负责PPT的制作。为了宣讲会的顺利举办,我们进行了试讲,队员们作为观众指出宣讲人应该注意的部分,宣讲员也通过队员们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到了正式宣讲的那天,宣讲人的讲解很顺利,也做得很好。很可惜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在宣传的时候,宣讲会的链接出现了错误,导致来听宣讲会的人员大量流失。不过后来,我们也通过推文进行补救,让更多的小伙伴了解到了瑶族文化。

不管线上三下乡的困难和阻碍有多少,我们每一位队员都非常认真的完成了任务,大家也都十分积极主动,互帮互助。虽然大家都不曾见面,但是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互相之间的配合也很默契。虽然三下乡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战友情还在继续,我们了解到的瑶族文化也会不断地传播给我们身边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学院】【电信学院】清风涤尘埃 廉心映赤诚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蒙兴源)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的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3月30日,我院于…… 蒙兴源 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电信学院】清洁校园环境 规整书籍车列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祁婧雯)3月30日,为让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在组长王长鑫的组织下,我院入党积极分子一支部小组于我校教学楼、图书馆等地开展了以“清洁校园…… 祁婧雯 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人工智能学院】竹帛扫尘垢 廉园淬赤心

【人工智能学院】竹帛扫尘垢廉园淬赤心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呈浩)为弘扬红色文化,强化党性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锤炼初心使命,3月26日,在组长王秒的组织下,我院入党积极分…… 张呈浩 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查看全文 >>

【信息学院】介绍专业分流 共话大学生活

【信息学院】介绍专业分流共话大学生活本网讯(通讯员黄茂淇李杰)为进一步帮助2024级新生了解专业分流及大学生活。11月25日、26日晚上,我院自动化(电子信息)2406班在班助黄茂淇的主持下,…… 黄茂淇 李杰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信息学院】唇剑交锋才情显 思辩对垒智慧扬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启翰)为锻炼青年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辨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11月21日晚,我院团委办公室承办的信息学院2024级“新生杯”辩论赛决赛于北苑青春剧场举行……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百炼成钢 思想铸魂:辅导员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网讯(通讯员李周阳)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落地生根,11月21日,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潘鑫以《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信息学院】落叶清扫见行动 党性锤炼显忠诚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谢天添)11月21日,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黄家湖校区发展对象小组组织了一场以“清扫落叶,美化校园周边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 谢天添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信息学院】清风拂面 黑板如镜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谢天添)11月19日上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家湖校区发展对象小组组织了一场以“擦亮黑板,共筑文明校园”为主题的专项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清洁教学楼内的黑板…… 谢天添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人力学子反诈实战,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身处数字浪潮,网络安全威胁如影随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起挑战。为提升人力专业同学的实战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精心策…

干中学——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走访校友记录陈兰,毕业于宁波财经学院,经济系14级,毕业后曾任班级文艺委员,宿舍楼长,杭州湾校区图书馆管理员,电脑社团…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最新发布

探访新联村有感
兰州大学“探寻乡风文明,助力精神扶贫”实践团队于8月12日前往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新联村对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调研。通过和当地村民亲切交谈和互动,以及绕行村落的参观,团队成员们对新联村的文化建设现状…
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措
自2020年8月1日以来,公共管理学院赴全国社区实践调研团中的八位队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采取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多个社区进行考察,了解不同社区疫情期间社区治理的情况。毫无调研…
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协绿”社会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湛江市关于垃圾分类,建设文明城市的号召,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协绿”社会实践队开展了…
慷慨激昂,求知若渴——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深入马庄村调研
捕一束奋斗之光,追一抹发展剪影,寻一段红色记忆,逐一个复兴之梦。为进一步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坚真挚的人民情怀和鲜明的人民立场,探寻乡村发展状况,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7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
宣传环境保护 建设文明社会
为了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文明生活的了解,在党的领导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的生态文明践行队以“保护环境,文明生活”为核心,进行…
寻访元古堆 青年助扶贫
前天下午,兜兜转转团队成员联系上了元古堆村的郭主任,确定好行程。今天一早我们就动身出发,由渭源县前往田家河镇元古堆村。一下车,“脱贫不忘习主席”的标语映入眼帘,我们沿着村路,瞧着四周的青山绿树…
少一点污染 多一片绿色
2020年7月15日上午,为了了解群众对生活环境和文明生活的了解程度我们开始了这一次社会实践。这是我们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按照队长给我们每个人的任务,我们进行了不同的行动,我们的队员都是第…
返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践队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大学生在各自家乡深入实践,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助力家乡振兴,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防控常态化,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艺术设计学院“返家乡社会…
亲身投入实践 共筑文明生活
2020年七月中旬,为了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群众们对文明生活的认知程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生态文明践行队在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任张兵建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保护生态,文明生活”为核心…
振奋精神,孜孜不倦——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马庄村走访调研
捕一束奋斗之光,追一抹发展剪影,寻一段红色记忆,逐一个复兴之梦。为进一步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坚真挚的人民情怀和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入基层探寻乡村发展状况,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7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