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不同地区的人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都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并且也会有着许多不同的口音,但由于时间与社会的发展,有些地区的口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2020年的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中,我有幸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调研团队。在这次调研中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称谓语,同时也发现了血脉关系对方言的影响。
方言作为血脉传承的象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下,方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的一些方言也逐渐被淡忘。在实践中,调研人员采访了许多零零后对“爸爸妈妈”的称呼,这些年轻人的口中的称谓语绝大部分都与普通话中的相似。而在询问爷爷奶奶辈的人时,他们称呼“爸爸”为“大大”或者“爷”,称呼“妈妈”为“妈姨”或是“娘”。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普通话的普及,青年一辈对方言称谓语的了解程度也在下降。同时这也与一些家长的教育有关,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固然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可以为他们之后的发展做铺垫,但如果只用普通话进行沟通教育,那也是片面的。既然要求青年一代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家长们也应该用方言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会说方言,敢说方言,这样对家乡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有十分有利。
方言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是更活灵活现的。例如在调研点——安徽省潜山市塔畈乡。当地爷爷奶奶对孙辈的称呼为“儿子”,想必许多人看到这个称谓语会觉得十分疑惑,但其实在当地,称呼孙辈为“儿子”是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宠爱与亲昵的表现。或许是因为“儿子”对于爷爷奶奶辈是直系亲属的关系,而“孙儿”却是隔辈,相对于“儿子”是存在距离感的。这其中也深深的体现出了“骨肉亲情血浓于水”。
流淌于血脉中的乡情是让人难忘的,而让方言在血脉中传承也是迫在眉睫的。方言调查仍在砥砺前行,也希望方言能够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3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