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作贡献,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月7日起,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依据此次三下乡主题“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组建了一支东至花灯线上实践研究团队。并以池州市东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为主要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宣传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直播演讲)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生存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社会所呈现出的文化多样化,对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偏向去关注如今的潮流文化,较少地深入学习非物质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缺乏。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学子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主动担负起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职责。
在活动开始前夕, 首先由团队队长组织了团队成员召集工作,随后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向相关的指导老师进行联系。之后经过商讨发现,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着缺少社会基础和共识的情况。因此,决定此次的线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以池州市东至县的东至花灯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展开宣传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相关纪录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生存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社会所呈现出的文化多样化,对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偏向去关注如今的潮流文化,较少地深入学习非物质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缺乏。
8月9日下午,团队内部展开会议,就人员工作分工问题进行讨论。考虑到团队成员共有六人,就决定以两人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分别从花灯的材料收集整合、花灯宣传册的制作以及每日宣传新闻稿撰写这三个方面进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确立团队名称为“东至花灯线上实践研究团队。”在随后的讨论中,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花灯历史起源、花灯的制作方式、花灯的继承意义这三大方向入手研究,全面向大家展示“东至花灯”的魅力所在。在会议结束后就正式开始准备活动前期的宣传预热工作。“活动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接下来的工作也必须更加的认真的去完成,减少因为自己的一些失误,我相信我能做到,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也能越做越好。”一名团队成员在当天心得中如是写道。8月10日至8月13日,这三天主要以花灯的起源花灯的制作方式、花灯的继承意义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资料搜寻发现:“东至花灯的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后期,且从从花灯的特色灯种、灯会的演出时间和灯会的内容来看,东至花灯的发生也与元宵节张灯习俗有关,是从古代元宵节民俗活动演变而来。汇集了工艺美术、戏剧、舞蹈、音乐、武术表演等民间艺术,把扎彩灯、唱文南词、黄梅戏、敲十番锣鼓等艺术融合成民俗文化活动大荟萃,仍保持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随后将资料交给负责每日宣传的成员进行撰写。而负责宣传册制作的成员也大致讨论出了花灯宣传册的制作方案并开始制作样机。8月14日东至花灯的宣传册的制作已经接近尾声,并对后期工作进行讨论和准备。在东至花灯宣传册的制作中,分为东至花灯的历史起源、花灯灯种介绍、东至花灯现状以及非遗传承之路——东至花灯这四大板块去制作,每一板块都有对花灯更为详细的解析。8月15日团队通过线上会议对活动后期的收尾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决定制作关于东至花灯内容的ppt,并通过钉钉线上直播进行一次演讲,也同时展示这七天以来的研究成果。在直播演讲中依旧将东至花灯分为东至花灯的历史起源、花灯灯种介绍、东至花灯现状以及非遗传承之路——东至花灯这四大板块去向大家介绍并加以解读,并在最后向大家展示了制作的宣传册的封面封底、样机以及内页。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东至花灯、感受它的民俗魅力以及非遗文化的丰富。
(图为同学观看演讲)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各自方面的工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东至花灯的研究使团队更加的了解了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民俗文化传承的困境。同时也让团队成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对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丰富了在大学的经历。结束并非终点,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空等待着探索,希望团队成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更好的发展。
(图为宣传册阅读二维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7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