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风云激荡,衡阳这座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商业广场的发展历史、公共设施的改造升级……为了进一步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6月15日至6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晨曦个人实践队在湖南省衡阳市开展“探寻家乡变化”的实践调研。
初步收集家乡老照片、老故事
实践一开始我先在网上搜集了衡阳市过去的一些老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视觉”折射着衡阳这座城市的变迁。湘江大桥、回雁峰、石鼓书院、东洲岛等都深深体现出衡阳这座城市几十年征途的成果。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衡阳人,我为家乡自豪,也为几代参与到家乡建设的同胞们自豪。
采访有亲身经历家乡变化的人们
6月16日,我到衡阳市天酬尚都小区对亲身感受并经历过衡阳市近几十年变化的人进行采访。采访的几个老人对我说道,以前温饱问题能解决就很不错,对现在会拥有的生活简直不敢想象。他们跟我分享他们过去的生活,这让我很受触动,他们还告诫我们后辈,我们国家能有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这些后生一定要奋发图强。虽然这些老人文化水平不一定高,但是他们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深深感染了我,他们谈起现在的中国时是那么自豪。
图为队员采访衡阳市天酬尚都小区的老人
6月20日,我到衡阳市一所与党同龄的高中衡阳县六中进行采访。采访到的老师首先也是肯定了家乡这些年来硬件的发展,但他们同时也强调,软件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家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一幢幢高楼和繁华的的街道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几乎每个受访的人都提到现在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比如移动支付、外卖等等,这些也都是社会在不断前行发展的印记。
图为队员采访衡阳县六中老师
拍摄家乡新面貌,汇集资料进行今昔对比
衡阳湘江公铁大桥和石鼓书院是衡阳市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湘桂铁路第一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二座公铁两用桥。它诞生于国破家亡的战争年代,重生于国家中兴的和平年代。20年前,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联通京广和湘桂铁路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这座城市东西两岸的唯一桥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衡阳只有这一座湘江大桥,但那也是衡阳人的骄傲,因为千里湘江上仅有这一座公铁大桥。进入21世纪,衡阳境内226公里的湘江河道上共建起了19座湘江大桥。如今,一座座绚丽多姿的大桥横跨湘江河面,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图为衡阳湘江公铁大桥今昔对比
石鼓书院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在我国古代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恢复清代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图为衡阳石鼓书院今昔对比
经过这次实践,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发展速度,更加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下的丰功伟绩。家乡能有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这些后生也要发奋图强。我们当代大学生要脚踏实地、奋斗拼搏,虽说不一定都会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但是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职责也是对祖国建设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早已拉起,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才干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