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浮石与浮月之旅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冯家辉

7月25日,“浮迹行”实践小队的队员们开始对江门市斗山镇浮石村以及浮月村进行实地考察,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由于疫情影响,我们采取就近原则,让当地的两名同学进行对地方景点特色以及人文的采访与摄景,剩余队员负责结合实地考察队员的采访报告和网上搜集得到的资料,进行推文与新闻稿的撰写以及对各级网站的投稿。本次下乡考察的目的是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

而作为不就近原则,我则是在家里负责着对写稿队员们的作品进行排版以及格式的改动,并将之投向各级网站。而我本人也在这些新闻稿以及实地考察队员的采访报告以及图片视频中学习了该景区的种种人文景点特色。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这条具有古老历史的“皇帝村”,其文化主线就是“北帝”,因为蒙古人入侵,南宋灭亡,而那时,赵姓皇族便在浮石村开始了自己的文化。浮石村最为盛名的便是飘色艺术,每年的三月三,或是重大的节日庆典,村里都会举行飘色艺术的巡游表演。1996年,浮石村曾荣获省级“民间民族艺术之乡”之著;而后2000年,该村又荣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之称,并创造了文化教育史上三个中国第一。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造型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是台山民间习俗艺术的一枝奇葩。台山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间,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秘密,带回乡中推广,经过近200年的传承,形成今天独具一格的浮石飘色。

飘色是一种融舞蹈、音乐、戏剧、魔术、杂技于一体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表现形式。“飘”,顾名思义就是脱离地面,向群众展示凌空之美。其形式以及原理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而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此而叫飘色。以头牌、色标、罗伞、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仙、八音锣鼓组成队伍,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汉族民间习俗节日,吸引村中海内外乡亲和各级宣传媒体、各地摄影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影响深远。

踏进浮石村,门牌、古屋、雕刻、凉亭等等尽收眼底,实谓是十步一古迹。浮石村文化底蕴深厚,路过大街小巷,每一户都是一个风景,门口壁画、门匾、对联、木门都是对历史的阐述。浮石村分有十坊,坊坊相连,漫步其中,那些斗折蛇行的街巷、心醉神驰的故事、民风淳朴的村民,令人流连忘返。路上遇到两个老人,与她们拉起家常,她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仍在坚守着最基本的自然规律。而每逢特定的民间传统节日,她们总会坚守着当地的习俗习惯举行活动。

走进浮月村,远远的便能看见一块大石头上标写着:浮月村洋楼。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公路,也没有精美的房屋,看上去有些空旷,这就是浮月村洋楼的入口。台山浮月村的一座座洋楼掩映在园林绿树之间,这些洋楼建筑风格丰富,有的单看一个部分,似乎只是普通的农村自建房,但整体看来,又有西式的风格。绝大部分楼房外面都是没有贴瓷砖或者刷漆的,一眼看上去只有水泥本身的颜色,但经过岁月的改造,这些楼房的外表也有了斑驳的痕迹,有的地方发黄了,有的地方发黑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如果只是把一座座洋楼堆放在同一个地方,可能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而浮月村里的田地绿树,恰巧增加了趣味。如果说这些陈旧的洋楼彰显着历史,那么这些翠绿的植被就体现着生命。在浮月村里面的树木和其它景区的不同,这些不是观赏植物,而是普通农村里面种植的树木,它们比起那些风景树更加自然,能体现出亲和力。继续往里参观,这些洋楼有很多都贴着对联,有些还挂着红灯笼,与青砖绿瓦形成很鲜明的对比。一般这样的房屋里面都住着村民,他们实实切切地居住在洋楼里,生活在浮月村,不像有的景区基本上是没有人居住的,或者是景区的工作人员为了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体验而扮演居民。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很遗憾的是,我没能实地去领略这美好且值得传承和分享的景色;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也能足不出户便能详细了解又一处景点。当地村民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大步跟上时代的潮流。希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传统文化向着多样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但无论怎么变,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不会变,传统文化和美丽乡村不应只存在旧址,而应让它们向全中国以及全世界绽放其耀眼的光芒。弘扬多彩乡村文化,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9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愿你们长成参天大树

三下乡心得…… 张议允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你们是我心中的小可爱

三下乡心得…… 饶晓静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即将远走的七月,即将离开的我们

三下乡心得…… 张议允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滴滴情浓,意犹未尽

三下乡心得…… 詹华婵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唤醒“坏孩子”心中那一份善意

三下乡心得…… 饶晓静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遇事要有转换思维

三下乡心得…… 莫妙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美的是心灵,暖的是人心

三下乡心得…… 饶晓静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硇洲岛淳朴的民风

三下乡心得…… 莫妙 红嘴鸥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跨越数字鸿沟,温暖老人时光

(通讯员:姜泽阳)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因之变得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然而,在我们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红…

走进一片红色热土-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走好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中国青年网淮南1月16日电(通讯员魏宏强张煜琪马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熠…

丈量民间艺韵:农民画探寻之旅

图为实践队成员欣赏农俗画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江玲摄图为阡陌绘梦实践队成员大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宿博惠摄图为实践团成员欣…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二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20日电】青春献爱,红耀滇南——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二天“在云南的东南部…

保护渔村环境,传承文化新韵

乡村文化和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深…

最新发布

社会实践中我的成长
2020年是最特别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东西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行为的一大特点就是社会性,而新冠疫情却阻止了人们进行社交。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在尽量避免与人交往。在家上了几个月的…
复工复产我们能做什么 6
复工复产我们能做什么疫情期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我们无法前往一线与医护工作者共同作战,但是在家的我们同样可以为这次疫情攻坚战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学习了12年甚至更久的我们…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亭拾翠”不忘初心,用爱续航
“山亭拾翠”不忘初心,用爱续航不知不觉间,山亭拾翠实践队计划持续十天的国学支教已完成了大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修改和创新,成员们逐渐从开始的困难重重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孩子们也从陌生与不适应…
集美大学暑期三下乡“青春沃土”实践队在泉州丰泽区开展安全教育宣讲
为实际了解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教育一线防疫情况,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开展了以“疫起云端聚,毅心筑梦行”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8月5日,“青春沃土”实践队泉州小分队出发,此次实践活动…
跟进云上实践,助力乡村旅游
7月22日下午,旅游与规划学院旅游管理项目二组有关“居民前往家乡景点出行方式的调查”随着时间的迁移,在队长范黛青学姐的带领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QQ等线上渠道,已顺利进入项目的中期阶段。本阶段…
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心得
在家中过了一个学期后,终于迎来了暑假。而这个暑假,我也迎来了自己的“三下乡”活动。不过,这次实践活动的形式却十分特殊。“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偶尔会听到师兄师姐或者是老师们提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路者追光者调研队最后一站
8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路者追光者调研队前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自来水厂进一步了解当地水质净化过程。当日上午,实践队员经过一个小时车程来到了位于太谷区杨家庄附近的太古自来水厂,水厂办公室主…
齐心协力敢突破,大棚闯出新天地
宋村镇草埠村是一个坐落在山窝里的小村子,几百年来人们靠山吃山,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直到一座座大棚屹立其中,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奔小康的道路。为了解草埠村脱贫致富的故事,更好的读懂不同地区乡村…
华中农大学子赴豫实践,助力培训机构复工复产
助力培训机构复工——华中农业大学赴河南省新乡市暑期个人实践随着全国疫情形式的好转,截止到七月底,我国各地大中小学都已经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民办课外培训机构的复工时间成为了广大家长和培训机构关注…
实现云上实践,助力乡村旅游
在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自7月15号旅游与规划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以来,旅游与规划学院旅管二组小分队共计7人在队长范黛青的带领下通过QQ等线上渠道,采用“云调查”等线上调研形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