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力先行,脊兽传承铭初心
8月20日,浙江海洋大学星火燎原调研团队前往至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及永安村附近区域,展开对脊兽文化的深入发掘工作。
上午八点三十分检查所要采访的资料、食物、摄影设备等,检查完毕后前往目的地,于十点整到达甘谷县新兴镇。新兴镇位于县城边缘,交通欠发达,飞尘严重。但有一处脊兽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脊兽的制作目前是以个体为单位,手工制作突出,主要集中在村庄附近,渭河流域两侧也有少许分部。
今天团队主要采访了规模相对较大的一家脊兽制作工坊,园里种类繁多,样式精美。听相关负责人员介绍该村脊兽工艺的规模、从业人员、种类以及制作流程等等,对脊兽文化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未烧制的脊兽)
(脊兽成形后准备进行放入窑内烧制)
在与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脊兽文化之深远,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它的制作工艺、制作步骤也在历史岁月中经过沉淀日益成熟合理,一辈辈手艺人的努力都为脊兽文化的传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更加令人惊叹。
(用于脊带上的小脊兽)
(民间俗称“跑龙”,在古建筑大殿上使用)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政府作为主导将建成一个脊兽工业园,对个体脊兽制作户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制作——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也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声音,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具体实施这一方案成为大家的焦点。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星火燎原团队成员对脊兽文化有了更上一层的深刻认识,看到了民间手工业在重重困难和挑战下,不忘初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工艺品,这里面包含的是手工艺人们对脊兽文化的热爱之心和传承之志。相信在政府出台各项政策进行大力宣传的前提下,在未来必大放异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脊兽文化作为小众的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