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收获良多。我发现,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受家庭环境影响而引发案件占大多数。经过我的统计,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与孩子沟通交流,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往往棍棒相加,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交流也越来越少,性格也会变得暴躁易怒;
2、父母常年在外,将孩子托付给(外)祖父母照顾,与父母联系甚少,在类似的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常常企图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但孩子常年缺少父母关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3、父母因为子女的一些行为而对其丧失信心,从而放弃管教,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4、父母之间感情不和睦,常常在孩子面前吵架,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或父母离异导致孩子缺乏有效的监管。
除上述原因外,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不能小觑。当前社会隐藏着大量不良文化,宣扬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杂志随处可见,青少年心理生理尚未成熟,极易被这类东西吸引,从而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
针对近年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与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治理青少年犯罪,我建议可以采取“分级干预”的措施,即根据犯罪少年的人身危险性、需保护性以及涉案性质、情节等而采取不同程度的干预措施。对于初次触犯法律、危险性较低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司法教育、严加管教等方式,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以及家长的监护意识,并通过司法机关的短期跟踪帮教来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对于再次犯罪、危险性较高的青少年,可以联合公安机关、专门学校、社工组织等力量,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程度较高的长期帮教;对于犯罪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危险性极高的,可以予以隔离矫治。
最后我想向所有为预防青少年犯罪不断努力的法律工作者致敬,感谢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感谢他们在此工作中所做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1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