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返家乡”实践活动热潮,为充分了解家乡曲阜文化发展情况,传播魅力无穷的传统文化,并结合融媒体的方式从青年人的视角展现了曲阜发展成果和良好形象,2020年8月3日至10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赴曲阜“传统曲阜,礼仪之邦”实践团走进“孔孟之乡”曲阜,采访当地的游客及工作人员,同时采取线上问卷形式调查当地文化发展状况,以传递曲阜文化建设与发展蓬勃向上的面貌!
文化发展,薪火相传。实践团成员刘文晓利用8月3、4日两天,对孔子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前来参观学习的本地及外来游客进行了采访及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到不同人群对曲阜文化的看法,收获颇丰。实践中发现,前来参观的游客遍布各个年龄段,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被曲阜文化深深吸引。在采访一位高中生的过程中了解到,游览孔子博物馆不仅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更能深刻体会到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为今后大学专业的选择提供参考。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得到继承与发扬,殊不知这正是曲阜文化的发展历程。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山师赴曲阜实践团成员张子宁利用8月5、6日两天时间,对三孔(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进行深入调研,走访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以了解三孔旅游发展及儒家文化发扬情况。穿过红墙,踏入孔庙,如同穿梭历史的隧道、跨越时空的界线,触摸至圣先师的过去。当地居民向成员透露,近几年三孔的发展越来越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学生前来学习儒家文化,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采访得知,来山东曲阜游玩的游客大部分都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并且都有很强的意愿去继续感受传承这份博大精深的文化,品读前人智慧结晶的伟大。
重返讲堂,回归初心。实践期间,山东师大“传统曲阜,礼仪之邦”实践团组织开展了一场传统文化讲座。实践团队员张聪同学主持了本次活动,并为24名二年级小朋友讲述了孔融让梨、铁杵磨针、孔子学琴、不耻下问等几个传统文化故事。通过采访了解到,学校老师也常给小朋友们讲述曲阜传统文化故事,并用幽默诙谐小故事的形式将一些生活常识、学科知识等内容结合到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以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恰巧近期小朋友们进行了一次研学游活动,实践团有幸一同前往体验,小朋友们沉浸在临摹、拓印的乐趣中,细细感受千年文化的沉淀,感受孔孟之道的熏陶。
创文实践,感悟真知。曲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近验收阶段,8月6、7日,实践团也加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队伍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与曲阜市民朋友共建美好家园。期间,“圣城曲阜”持续高温,实践团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见到了正在执法中的执法队员,实践团成员李琪在采访中得知,曲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错时执法”,执法人员战高温、斗酷暑,扎根执法一线,奉献无悔青春,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力付出。在辅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实践团感受到各行各业的辛苦与努力,从小事做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创城工作的示范员、宣传员、引导员,把家乡创城的决心、信心传递给社会,带动更多的市民争当文明人,共创文明城。
体悟生活,解读孔子。实践团成员陈朝翰利用8月9、10日两天时间,对曲阜孔子六艺城和尼山进行深入调研,亲身体验春秋时期孔子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儒家文化及其发扬情况。在曲阜孔子六艺城,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了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城以独特的方式诠释孔子六艺,生动形象地弘扬孔子的优秀思想文化,成为“熔古铸今”的经典之作。尼山作为孔子出生地,更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许多游客的首选旅游地。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国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值得青年人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经过这次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曲阜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最大限度地宣传好、保护好传统文化;要深知文化娱乐项目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承,牵涉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国计民生;更应充分调动一切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珍贵的曲阜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更灿烂的光彩。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文明圣火,千古绝唱。
每一位中华儿女,皆有一份责任,
以书籍和文化的力量,累积中国高度;
铸文化精髓之宝鼎,传中华文明之薪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2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