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魏忻昱 王颖)8月21日,湘潭大学赴保靖县葫芦镇调研团成员,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了解农村基本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来到著名茶业黄金茶的故乡保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各地居民状况,洞悉当地黄金茶产业的相关情况,调研团在葫芦镇、吕洞山镇黄金村及古丈县墨戎苗寨相关各地开展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及传承情况的实地考察,切身感受神秘古老的苗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重要特色茶业保靖黄金茶融合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道路奉献青年力量。
保靖县葫芦镇作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苗族元素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纯朴的苗族人戴着斗笠,背着背篓,一步步攀登着蜿蜒的山路去采摘清晨沾湿露水的茶。顺着小溪沿河捣衣,水面倒映着一张张健康俊美的脸庞。自然、纯朴、干净和善良,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
(图为山路上遇见的背着背篓的苗家老婆婆摄/魏忻昱)
鼓舞,是苗族人不老的情愫。从先秦到秦汉时期,苗族生存环境动荡不安,被迫经历了多次大的迁徙。传说苗族祖先们带着部落向南迁徒,一路上丢了不少日常生产和生活必需用品,但是背着的木鼓却保护完好,因为族人们约定过,那是寻根问祖的凭据。传统木鼓制作的鼓身由固定的木板块组成,代表了苗族远古各部落或支系。结鼓社和开鼓会时,一面鼓代表一个村寨,百鼓齐鸣则象征同宗共族一根繁荣昌盛。
据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几乎每个村寨都会有学习苗鼓的苗家人。每当大型苗家集会时,鼓队必定是场上不可或缺的存在。葫芦镇镇茶叶办专家告诉调研团成员:“当我们见到一面面苗鼓呈现在视野中,当我们看到苗家女儿持槌欢快击鼓时,当我们试着接近苗鼓,强劲的传统苗族鼓文化气息就迎面而来,那是我们湘西苗族人们不朽的精神和直到天荒地老的情话。”
(图为葫芦镇茶叶办专家为大家介绍苗族相关文化摄/王乐)
苗族人不仅擅长苗鼓,苗歌、苗绣、银器以及古老的巫傩文化都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卷上璀璨的瑰宝。从迁徙的历史开始到湘西的定居,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和民族斗争的苗族先民,把一切的自然物都想象成有感觉、有意志、有思维的生命体,能像人那样进行活动,具有人一样的社会关系,使自然人格化,与人平等相处,使人民得到一种精神安慰。苗家人把他们的故事绣在衣衫的图腾里,打进头顶上的银冠里,吟咏在悠长的歌声里,藏在他们装满茶叶的背篓里。深山里的笑颜,将揉碎在潺潺的涓流里一直流淌下去。
(图为苗鼓与苗族银饰摄/魏忻昱)
由于近年来网络信息建没的高速发展,苗家人通过各种直播渠道和电商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和文化传播出大山,慢慢地被山外的世界看见。据了解,保靖多地已采取茶旅结合模式,用苗族人最天然的方式种好黄金茶,让外地人更多地来到大山中体验与知晓苗家的文化。通过茶旅文化,当地苗家人逐渐充分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步步实现精准脱贫,勤劳致富。
(图为网红正在墨戎苗寨进行直播带货摄/魏忻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3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