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要求,着眼于我国劳动教育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构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核。
【关键词】劳动教育 现状 措施
一、前 言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人类因劳动得以生存繁衍,因为劳动人类得以不断发展,劳动犹如一条主线贯穿于人类发展历史全过程。同时,教育作为传承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其本质上就是将劳动中所总结和得出的经验向下传递的过程,这对于个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从这两方面看,开展劳动教育实现了劳动和教育两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无疑成为了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了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劳动因素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教育-样成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内容。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一直坚持和发展的重要教育方针,劳动和“德、智、体、美”一样是我国人才培养标准和尺度,但是受制于认知水平和其他客观条件,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取得实际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但是劳动教育的实质却越来越模糊,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的效果差强人意,加之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问题,对此必须加以重视。[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劳动、劳动者、劳模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而这奠定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基本方向。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3]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首次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教育方针之中,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共举”的发展要求,这开创了劳动教育的新境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出了重大要求,劳动教育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二、调查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要求,着眼于我国劳动教育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构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核。[4]
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教育原理,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劳教结合”教育方针,适应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实际、人才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效路径,正因如此,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全貌,从历史、现实和思想等三个角度出发,厘清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背景;从价值观教育、育人观教育和实践观教育等三个内容着手,梳理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等两个维度进行总结,得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重大价值。[5][6]
三、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
虽然劳动教育在我国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劳动教育的穿透力和落实力仍然不够理想,尤其在实践落实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劳动教育俨然成为当前教育体系的一块短板。一方面,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具体实施落实上流于形式,在效果作用上被漠化忽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造成有些学生存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情况,这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更不利于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另方面,劳动的多元性和现实性直接决定了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必然是多元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个人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因此开展展劳动教育必须要三方主体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否则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效必然流于形式。
四、存在的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对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没有形成准确认知,导致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7]
(一)在学校中被弱化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有着直接的现实因素。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校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劳动教育等与应试考试无关的课程自然“沦为路人”,虽然我国开设劳动技术课较早,但是大部分时候劳动技术课只能静静的“躺在”课程表里。同时,劳动教育在学校的制度构建也亟待加强,有的学校和老师不注重劳动教育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劳动教育甚至出现娱乐化、惩戒化和形式化的现象。
首先,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减少了劳动教育的排课时间,有的学校直接将劳动教育课占用甚至直接不排课,劳动教育成为了“名存实亡”的课程。其次,劳动教育课的经费也不断减少,劳动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严重滞后,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不足,劳动教育理论与劳动教育实践相脱节,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劳动教育课因为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设施,要不成为了室外活动课,要不成为了“看图说话”的劳动科普课。最后,劳动教育课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为缺少专职老师,劳动教育课老师往往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师资力量短缺严重影响了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学生在学校的劳动值日制度也难以落实,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劳动教育在课程时间、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得不到保证,导致劳动教育课并没有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初衷,造成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严重弱化。
(二)在家庭中被软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对于培养和塑造孩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而美国城市小学生平均家庭劳动时间达1.2小时。。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孩子的家务劳动时间明显不足,我国家庭劳动教育严重滞后,造成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软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很多家长的劳动观念严重错位。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文教科技,等体面工作,十分不屑于农民、工人等体力劳动职业,有的家长甚至将劳动者、体力劳动作为反面教材来提醒不努力学习的孩子,家长对劳动观念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自然难以对孩子形成正向引导,导致了劳动教育在家庭之中的软化。其次,劳动教育的内涵被严重窄化。当前仍然有很多家长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就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没有准确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片面只强调家务劳动忽视了社区和田野等公共空间的劳动教育资源。有些家庭的劳动教育“只劳不教”,过分强调劳动教育的劳动属性,忽视了教育属性,这样的劳动教育缺少了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孩子自然不能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不能在劳动中真正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自然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最后,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正常进行。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认为家务劳动完全可以由自己代劳,这样让孩子全心投入学习,这样一来造成孩子缺少劳动机会,自然不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长。还有的家长主动将劳动与金钱挂钩,试图借以经济补偿的方式回应孩子的劳动付出,这样“明码标价”的劳动教育明显不利于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三)在社会中被淡化
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是十分不利的。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受到了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等错误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社会中轻视劳动者、轻视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者往往受到轻视,劳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同时,没有经过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往往是不被珍惜的,这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造成社会中-些盲目攀比、肆意炫富现象。这些原因究其根本是没有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
首先,劳动的概念和价值认同亟待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业态呈现多样化趋势,劳动的内涵逐渐丰富,各种新职业新工作层出不穷,劳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但是很多人对劳动的概念却没有与时俱进,对劳动的定位仍然停留在体力劳动的概念,在此情况下对劳动重要性的认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次,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淡化了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近年来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人作为劳动主体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劳动不重要、劳动可有可无,这种观点的泛滥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成的错误观念也对劳动教育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对物质的追求空前强烈,产生了-.夜暴富、不劳而获等错误思想,企图不用辛勤的劳动就可以获得安逸幸福的生活,这种思想的蔓延不仅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产生危害。
五、调查对象
活动是由我院学生组建实践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研方案、问卷和访谈提纲,主动与生源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大中小学取得联系,面向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同时结合文献研究,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功能价值、理论基础、形式内容、组织实施、协同机制和管理评估等维度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六、调查方式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七、调查过程
7月26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各成员的自我介绍,让成员之间更加了解了彼此。工作起来更无隔阂。副队长黄琴同学确认了秘书部、组织部和宣传部的组长。详细的介绍了每个部门所负责的相关内容,并强调了相关部门所需注意事项。劳动启航实践队队长艾丽丝吩咐了各部门前期所需完成的相关任务,并合理的规划了完成时间,以及后续的部分安排。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提出相关不解问题,各个部门组长以及队长对其进行解答。
7月29日,各组组长汇报工作进度,各小组组长分别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查漏补缺,吸取经验,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共同讨论访谈问题以及活动展开方式,参会成员共同商讨决定了后续活动开展的方向和细节,对长对一些问题做出解答。强调注意事项,对长艾丽丝对前期工作进行了简短总结,并对后续的部分工作做了安排。
7月30日,队长对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事项进行安排,活动对象为大中小学生、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秘书部负责人王子怡发言:提出访谈需要注意的事项宣传部负责人胡晓童发言:对有关宣传材料相关要求进行讲解。组织部负责人陈杨涵发言:提出活动有关纪律问题,注意沟通交流、安全、工作效率以及礼貌等;副队黄琴总结发言:对守时、礼貌、安全三个问题具体分析;每天访谈结束可以写心得或对访谈的体会反思;问题交流讨论:队长提出注意访谈过程问题数量以及难度、访谈过程对不同的人群要注意方式、占用别人的时间不要太多、宣传照片、安全等问题。
8月4日,副队黄琴发言:注意提醒大家要注意防暑防疫以及个人安全,鼓励大家。秘书部王子怡:提出应该多向教育机构、教师进行访谈,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礼貌。宣传部胡晓童:强调宣传照片需要横屏,并且上传至当天的相册。组织部陈扬涵:提醒注意防暑,访谈需要戴口罩。问题交流讨论:队长安排后续工作,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对劳动教育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提出访谈时科普的做法,从主要内容以及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积极的向大家发送问卷。
8月8日,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队长对后期进行安排:强调了我们这七天所做内容的一个总结,并告知那后期我们所需要做的心得与报告。由组长讲述了所有队员心得与报告的格式以及主要内容的写作规范。同时还吩咐了宣传组在后期最后所需要做的工作。组长将我们这几天所调查的内容以及我们所发出去的报告做了一个数据的分析。并讲解了这些分析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这些数据所说明的问题。副队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一个总结。告知了每一个小组所做的情况与优劣,并强调了后期的工作。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组长与队长们对我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充足的解答。
八、调查问卷及分析
调查问卷共有17道题,共收集有效问答192份,其中八道单选题,八道多选题以及一道填空题,问卷采用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形式来设计,可以更好地开拓答题人的思维,收集更加真是可靠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题目均为态度客观,主题明确,不会带有引导暗示的影响,且大多数表达态度的问题时,在固定的选项之外都留有允许答题者表达自己想法的区域。从其中我们分析可以看出:
图1.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图2.调查对象的年龄组成
图3.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
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25%,女生占总人数的75%,年龄在18-24岁的人群所占最多,占总人群的82.8%,其余几个年龄段均不超过10%,且调查对象大多数都为学生。这样的调查结果,差距比例过大人群过于单一集中,因此体现出的问题也会相对片面。
图5.调查人员参与劳动实践类型
就调查发现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81.25%,做义工的占比43.75%,勤工俭学的占比35.42%,专业实习占比等31.25%,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有8.33%,由此可发现,大多数人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动手与社会交际有着极为强大的功效,说明如今大众的社会实践表现良好,但对于那8.33%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图5.调查人员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看法
具调查发现忽略或轻视劳动教育的占比82.29%,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占比84.9%,经费、场地不足占比52.6%,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占比66.15%,不珍惜劳动成果占比52.08%,通过数据处理,发现如今的中小学生太过于注重学习分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完全不重视,这会从小就降低了孩子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同时在中小学,劳动课程并不少,但是有很多都被其他专业课老师给占去了,这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在中小学最不应该发生的是居然有老师将劳动当做惩罚手段,中小学生的思想都还处于成长区,这种作为只能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负面看法,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九、结语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面对这一-局面,学校该如何优化劳动教育,补全学生成长的“短板”?
因地制宜,开发劳动课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要根据城乡、地域、年龄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灵活开展。首先,遵循孩子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其次,考虑城乡差异,尽可能开发孩子们感兴趣的劳动课程。再次,结合地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简则简,宜繁则繁。[8]
加强培训,优化师资力量。目前,学校专职的劳动教育课教师仍比较缺乏,劳动教育课程--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据调查,89.68%的教师不愿承担劳动课授课工作,多数教师对劳动课程没有心理认同,上起课来也不能得心应手,导致劳动教育课低质低效。对此.学校要对从事劳动教有的教师进行培训,健全考核,加强管理,让教师转变观念,走近、热爱劳动和劳动教育。
多方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劳动教有的有效开展,不能单单以学校为实施主体。还需多方联合联动.形成适当的“行动网”。要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有人格局。[9]
树立典范,完善评价体系。学校在每次劳动教育活动之后,要认真总结,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鼓励,树立榜样,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学校还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可以量化评价的劳动课程制定量化标准;对于无法量化评价的劳动课程,探索其他评价方式,比如记录劳动天数或劳动成果,归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或升学录取的参考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4).
[3]家庭劳动教育缺位孩子“学以成人”落空.[N].工人日报,2019-06-14(6).
[4]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人民教育,2018.
[5]李建国,万成.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论述的承变[J].现代教育科学,2019.
[6]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
[7]乔锦忠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五育”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18.
[8]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中国高教研究,2019.
[9]宁本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19.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4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