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希望在十八洞村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加快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在这一思想被提出后,短短两三年时间,十八洞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不免让我们好奇,当地是怎样的把精准扶贫的道路摸索出来的,当地的扶贫经验又是否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呢?怀揣着这份好奇心,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寻湘西脱贫策,诉中国山水泽”暑期实践队来到了湘西的十八洞村。
实践队到达十八洞村
在调研中,实践队围绕“寻找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的大方向,对当地一些主要产业的负责人们进行了采访。实践队队员们分别采访了黄桃基地、猕猴桃基地以及苗绣基地的负责人。黄桃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十八洞村的村主任,他向我们讲述了开展水果种植业初期得不到家人支持的困难,在他力排众议后才有了现在的基地,才有了现在可观的收益。而猕猴桃基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飞地经济,借用其他村子的土地来种植猕猴桃,不仅克服了十八洞村可利用土地稀少的问题,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猕猴桃产业全部采用了电商模式进行售卖,通过云冷链实现猕猴桃的运输,每年都被抢购一空现在猕猴桃成为了十八洞村的致富果,给村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而苗绣产业呢,不仅是十八洞村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更是国家的重点扶持项目,因为苗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经济,更能守护住这一份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实践队队员还采访了养蜂基地负责人、当地山泉水厂的厂长和当地旅游业的代表人物酒店老板,他们都分别在不同领域为自己的家乡创收,带动十八洞村的发展。
实践队重温十八洞脱贫之路展厅
随后,实践队采访了十八洞村的带货“网红”施林娇。施林娇是返乡大学生中的一员。施林娇本科就读于浙江音乐学院,她在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与另外两名大学生一起做起了电商直播来帮助自己家乡的村民。施林娇和她的小团队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对自己家乡的特产进行带货,她售卖的主要产品就是湘西腊肉和土鸡蛋,在施林娇的带货下甚至供不应求。施林娇表示,直播带货已经是新时代的潮流,但是也同时存在着问题,比如质检就是她心头最大的难题,她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联系厂商,注册商标,让土产品不再存在质量上的参差不齐,让网民买的放心,也提升十八洞村这个品牌的信誉。
与施林娇进行采访交流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队专门留出一些时间与小朋友们开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希望给孩子们带去一些欢乐。实践队队员先是给小朋友们教授了一些英语知识,随后开展了互动游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吸引了一些游客驻足观看。短暂的活动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的孩子悄悄告诉我们说希望我们一直留下来。之后,实践队采访了返乡大学生施志春老师。“我不在乎钱,我就是想要为家乡做贡献,这才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施志春老师在采访中说道。施老师深知虽然十八洞村的教育情况有所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在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中去,为教育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与孩子们互动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实践队深入了解了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感悟,并且充分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制度自信。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对扶贫策的探索之路上对伟大的中国制度感到无比自豪!
撰稿:赵佳宁
摄影:桑无恙 黄奕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