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淼妍)为完成大学毕业前参加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心愿,这个夏天,经过学校三下乡队伍的面试选拔,历经曲折我终于有幸成为“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调研组的成员,与队友和指导老师一起对广东省惠州市蓝田瑶族乡进行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我们此次进行的是纯线上的三下乡调研活动。
线上三下乡比起线下三下乡,有很大的差别,我们无法亲自到当地去感受、接触那里的文化特色。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虽然是线上三下乡,在实践开始前我还是对这次实践调研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使我对这次工作任务充满了激情,也是这份热情让我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以最认真的态度、花最多的时间去对待完成。
在实践前,我想过这会是一次有趣、好玩的三下乡活动,在实践结束后能满载而归,会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收获到美好的结局。只是我猜对了开头,未曾猜中结局。
我们调研组此次调研的核心是蓝田瑶族乡织带仔,报名三下乡实践活动前,我对织带仔充满了好奇。在调研前,我们上网查阅了关于蓝田瑶族乡织带仔的一些基本资料: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织带仔始于清代中期,至今已流传300多年;织带仔具有颜色鲜艳、美观大方的特征,织带仔意义重大,是蓝田瑶族同胞嫁娶新婚之时的必备礼物,当地人结婚时会把带仔系在身上、挂在婚房门口,寓意早生贵子,并且在2017年蓝田瑶族乡织带仔被列入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初步了解完织带仔的光辉历史后,我对织带仔由好奇转变为敬仰。
这份敬仰使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更有动力,我们制定了大家对蓝田瑶族乡织带仔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以及联系了非物质文化蓝田瑶族乡织带仔传承人之一朱木恩啊姨进行采访。在联系与织带仔相关的人物采访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朱木恩啊姨是第一个接受我们采访的人,她很热情大方,我们刚联系上她,向她表明我们的来意后,她就答应接受我们的采访,更令我们感动的是,阿姨比我们更迫切,表示立刻就可以开始采访。我们是线上视频采访,虽然是隔着屏幕,而且我们的年龄还相差四十几岁,但这丝毫没有对我们的采访交流有隔绝,换个角度来说,这是一场年幼的求知者与上一辈叙述者的访谈,在这场访谈中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方向。
当问及朱木恩啊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织带仔时,“我16岁跟着当地老人开始学习织带仔,学两年就会了,一直织到现在;因为很喜欢,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 朱木恩啊姨脸上露出喜悦笑容说道。我默默点头,这怎么能让我不敬佩呢?因为热爱,朱木恩啊姨编织织带仔能从年少16岁时开始一直坚持到如今65岁。
“以前有喜事时会织带仔,在盖新房子时会把织带挂在大红花旁边,结婚时蚊帐上也会挂上织带,生孩子后妇女还会用它来背小孩子,方便工作。” 朱木恩啊姨幸福地回忆道。我微笑地聆听着,对于啊姨那一代人来说,织带仔倍伴了她们一生,承载着太多美好的回忆。
图为织带仔图片
“那现在织带仔与上一个年代时有什么不同吗”我好奇问道。在采访前,我没有想过会是这个问题点燃了这场访谈。
“以前很多人编织,因为织带仔的制作过程很复杂,现在年轻一辈都不想学,不愿意动手,宁愿去购买。” 朱木恩啊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听着她的声音,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朱木恩啊姨对这时代变化给织带仔带来的忽视而感到的失落。我沉默了一会,的确是啊,时代的进步,一方面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得到,传统手艺就显得没有那么必要和重要,我们这一代与非遗文化的距离也就生疏了。
话题突然变得很沉重,但是在这场访谈中,作为这次调研采访者的身份,我不敢忘记自己的任务,我没办法立刻停止此次访谈,任务指引着我前进,给我勇气继续追问下去。
“我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很想把织带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来找我学我都愿意教,可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 朱木恩啊姨叹息道。听到这我感到百感交集,觉得自己的问题可能触起了朱木恩啊姨的内心和困扰,很想去安慰她,但我自己也是这社会中年轻的一代,尽管我对朱木恩啊姨的话感同身受,我明白她所担忧的,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不想让织带仔就断在自己这一代,我体会到她对传承的期望,但在此刻我却想不出可以去安慰她的话。
采访结束后,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酸,短短一番话听起来很平凡,却又是如此强大,朱木恩啊姨的话深刻刻到我心里。也许是我陷入了这份三下乡实践调研工作中,又或许是我被朱木恩啊姨的善良、热情、淳朴所打动,经过这次访谈后,我了解到曾经有过光辉历史、曾倍伴着一代人一生的织带仔如今却面临传承的危机,我从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也陷入了织带仔局中,我感动惋惜,担任着它的未来,很怕它会就此失传,特别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护织带仔的发展。
为了后期更好地宣传,采访结束后我们再次联系朱木恩啊姨,向她要一些关于织带仔的照片及它的编织视频,朱木恩啊姨二话不说就答应发给我们了。我们之间不曾认识,也未曾线下见过面,这本该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因为织带仔让我们相遇,织带仔成为我们共同要守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整理好对织带仔传承人朱木恩啊姨的采访资料后,我们开始对前期发的关于大家对蓝田瑶族乡织带仔的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发现调查中的人群中对蓝田瑶族乡织带仔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会有25.6%人觉得织带仔的发展前景很好、将来市场会扩大,看到这个数据我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居然有那么多人对现在织带仔即将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是不知情的,这让我更加担忧将来织带仔是否会因无人传承而失传消失了都还会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过。
一开始是带着对织带仔好奇之心来参加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七天时间如此之快就到了,只是到结束时对织带仔未来的发展深感担忧,希望我们此次的调研活动能对织带仔以后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完成朱木恩啊姨对织带仔传承的心愿,也算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一份力量,为社会尽一份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