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社会人群疫情期间习惯形成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生活总结经验与教训,优化优解,了解疫情期间对于社会人群的心理与作息影响情况,探索如何消除坏的影响保留好的影响,聊城大学青年创客联盟特此举办此次调研活动,从而给予合理化建议,使人们在相同物理或心理情况下,养成好的作息习惯,拥有好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在逆境中获益。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倾向,一种稳固的思维和行为定势。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自动化的程序,进入到人的潜意识里,使人难以察觉,却处处受其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总是被打上道德的烙印,所以人的习惯自然也就具备了高下和优劣之分:它们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它们不是有助于人,就是有损于人。然而最近因为疫情影响,社会上大多数人在疫情这段时间多为居家办公或学习,再有了自由空间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在这段时间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有的人在这段时间培养了良好的作息与习惯,有的人则相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做了此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社会人群的作息习惯与感悟。
此次的调查对象为广泛的社会人群,所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分别进行网上问卷和以及在线下实地调查,以便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疫情期间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心态下形成的不同的习惯,以及与以前习惯的差别大小和在新习惯下有何好或坏的结果,以及最后的总结与分析。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调研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7月26日,聊城大学E齐抗疫调研小分队分别在家乡所在地就近选择对象进行调研。
根据调研数据,大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对事件有所规划,且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的健身频率受到了影响,变为偶尔锻炼甚至不锻炼,主要锻炼方式也变成了散步,但并未因疫情打破生活节奏。而对于大部分职工而言,他们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对时间进行规划,主要时间用于娱乐和学习。疫情期间,他们的工作受到影响,工作时间发生变化,导致他们的作息出现变化。并因为疫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更多的时间由工作转为娱乐和休息。
此次的调研从总体上反映出,受调的整体在习惯上是有所长进的。大多数人在疫情期间都表现得更自律,而且在总结时也表示会将好习惯坚持下去。从不同年龄阶段划分来看,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疫情期间而在家网课,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例如:了解其他知识,运动,以及拥有更充足的休息时间。19-25岁的大学生及青年,在疫情期间也有了充足的时间总结前段时间的不足,在学业或工作上立下新的目标,并且在获得了充足的休息时间的同时也可以静下心,钻研自己的事业。而青壮年及中年则表示在疫情期间有了更多的锻炼时间。但在调查中也有小部分数据表示有些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如:熬夜,打游戏,消极生活,作息混乱等。
以上可以总结得出在疫情期间,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像外媒的不实报道有多么混乱,反而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不足之处也有显现,如上所说的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不足是可以改善的,例如:制定良好的作息表可以改善在大把自由支配时间时的作息混乱;增强自信保持乐观心态可以减轻在困难时刻的消极心态;设定目标可以有个明确的努力方向等,这都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1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