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感受生活,实践放飞青春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宣传防灾减灾,做公益的传播者”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30日来到滁州市天长市对农田进行调研,询问当地农田的受灾情况,并向当地居民普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不易,用自身的行动回报家乡。
品调研之道,识实践之重
通过阅读《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系列文章,我深切领悟到实践之重、为人之道,也认识到调研也是一种实践。正如习书记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而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就一定会用到大家所学的知识。”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之下,更应该带着对家乡的那一份热爱和感恩返家乡进行农村调研,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做出贡献。
正如文章中所展现的那样,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整个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希冀和期待也在不断进行着提升,习书记那一封封写给青年们的信,书信虽短,情谊深长,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人才的重视和肯定,也激起了我们返家乡搞调研的热情和满满的行动力。
历坎坷之路,感农民之难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挑战和抗争,感受到了防汛救灾时的感动和不易,也带来了农民们的担忧和困扰。为了进一步深化了解疫情和汛期期间农田的受灾情况,我通过对村庄进行走访和对农田进行调研,了解到前期由于疫情的缘故,农民们大多都在进行在家隔离和防疫措施,使得庄稼和农田得不到较好的照料,虫害和杂草的进一步滋生对庄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难以减少虫害、去除杂草,低产少产更使得农民们的收益大大降低;而后期又因为此次的汛灾,庄稼地里的积水过多使得土壤中缺乏植物根系呼吸作用所必需的氧气,导致庄稼根系因缺氧而腐烂,同时,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得庄稼缺少了应有的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庄稼得不到充分的生长,普遍呈现长势稀疏的景象,低产低效益更是给农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次走访过程中,一位农民叔叔曾叙述道:“作为一位农民,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守护这片农田,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至于亏本,可是今年由于疫情和汛期的影响,收成较往年有所降低,我们十分困扰这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说完农民叔叔叹了叹气又低下头干活了,看着他那黝黑的皮肤、充满褶皱的双手和那双兢兢业业为了农田操劳的背影,我不禁感到心疼。但是他们那一股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也着实感动了我。的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可是一些非人为因素如自然灾害的产生导致收成低、利润少这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防灾减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能。我本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宗旨以及用自身所学知识为家乡做贡献的希望,向农民叔叔们普及了防灾减灾相关的小知识,重点向他们叙述了农业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农产品质量等知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更多的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防灾之识,用减灾之地
这次去田里调研的经历让我深感农民们的不易,也让我对实践调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举手投足间对农田、对庄稼的热爱和细心地照料,真正诠释了农民与田野深切而热烈、平淡又诚挚的感情。“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青年一代是时代的晴雨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将防灾减灾落在实处。
此次的实践调研也充分体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只有进一步认识到防灾减灾的可行性,加强实践纪实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探究,才能更好的为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做准备,为家乡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通讯员 陈宗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