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声音也能传递温暖的力量,抗疫黄梅之歌逐渐涌现出。为深度了解皖地市民对黄梅戏曲文化发展的认知现状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下黄梅戏继承发扬形式的创新,推动其家乡人对黄梅戏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次实践本小组成员从黄梅戏曲弘扬之任出发,走进黄梅之乡——宜城安庆,深入感受当地独有的戏曲文化。
在实践出发前,团队设计了以主题“疫情下关于皖地市民对黄梅戏认知现状及传承意愿调研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本次调研问卷通过小组成员们的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集,但考虑到疫情防控,主要还是线上回收问卷。本次问卷一共回收到近两百份有效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团队发现目前大多安徽人对家乡戏曲文化只闻其名而不知其“艺”,年轻一代对黄梅戏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发生后,有关抗击疫情、宣扬逆行者们奉献精神的黄梅戏唱段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受此次疫情影响,黄梅戏作为地方戏曲文化也逐渐走上云端,大众更愿意推崇“线上黄梅”这种文化发展新形式。
针对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进行线下调研
因为团队中大多数人来自安徽本地,我们从小在黄梅戏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却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少之又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识来源于实践,真正了解一种文化,还是要切身去感受它。故在学校号召下,2020年7月23日,作为安庆市本地学生,安徽财经大学以钱嘉喆、钱嘉兢为代表的“皖乡寻梅,以艺战疫”调研小分队来到了黄梅戏发源地安徽省安庆市,此行我们将实地感受下黄梅戏在安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了解经典,聆听黄梅曲艺】——黄梅戏艺术中心、再芬黄梅公馆
根据实践计划,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黄梅戏博物馆。但由于疫情,博物馆一直处于封馆状态,但我们并没有气馁,故把目标转向于邻边的集研究、创作、教学、排练、演出、艺术制作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黄梅戏艺术中心。
来到馆内,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他们首先带我们参观了艺术中心里最大的演出舞台,在这里黄梅戏艺术家们演绎了数百场《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经典曲目,用现场表演感染了无数的家乡人,之后又有讲解员给我们参观者介绍了黄梅戏戏曲文化发展过程。在对艺术中心大致参观后工作人员也告诉我们目前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安排的正式演出并不多,最近的一场可能也需要等到8月初,与此同时,馆内的工作人员也建议我们可以去再芬黄梅公馆进行参观,公馆一般黄梅戏选段的小型演出较多。
黄梅戏艺术中心现场演出舞台
在听取工作人员意见后,参观结束后我们对馆长表达了谢意后,紧接来到由作为黄梅戏代表性传承人韩再芬亲手打造的公馆——再芬黄梅公馆。
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公馆,公馆一楼展示的是韩再芬老师的个人作品集以及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公馆二楼,我们见到了黄梅戏幕后的演员化妆室和各种各样的演出戏服。幸运的是,我们去的当天公馆恰逢正在演出的是再芬黄梅新编舞台剧《祝福》,馆内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也正是借这一黄梅戏曲目向此次疫情中的英雄们致敬。演员们在演绎人物命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黄梅戏淡愁浅悲的声腔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让我们观众既能从中欣赏好听好看的黄梅戏,也能看到小戏剧片段跌宕起伏的情节、完整曲折的故事和时缓时急的节奏。结合团队之前关于“线上黄梅”的调研,这也让我们不禁感叹:虽然疫情推使了云端艺术发展新形式,但了解黄梅戏还是需要来现场体验,黄梅公馆现场演出这种文化发扬方式对黄梅戏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黄梅公馆内现场演绎黄梅舞台剧《祝福》
【伟大坎坷,留下黄梅经典】——严凤英纪念馆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安庆市菱湖公园风景区的严凤英纪念馆,著名的老艺术家严凤英就安葬于此。走进“黄梅阁”门楼,一座高耸的严凤英汉白玉雕像威严矗立,这建有 “七仙女”下凡的石雕,基座正面刻有 “天上人间”四字,充分展现一代艺术大师的光辉形象。严凤英雕像造型取自其主演的《天仙配》舞台形象,恍若九天仙子飘入人间,神态逼真。团队走进故居内部的展览大厅,在纪念馆内,我们看到了有关于严凤英的唱片和影像资料,一片片展区展现着严凤英大师从幼时拜师学艺到桃李满园的艰辛和坎坷。最后,在一代黄梅戏宗师的墓前,我们表达了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仰之情。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收获很多,更深感黄梅戏艺术传承的不易,艺术家们的奉献不易。
团队成员参观严凤英纪念馆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婉转的歌声从公园的露天舞台传出,让队员陶醉其中,唱完后我们都赞叹不已。在公园里有很多人在进行娱乐活动,一群老爷爷老奶奶正围在一起唱黄梅戏,在吹拉弹唱中我们明白了黄梅戏已经慢慢渗透进了安庆人民的生活,她不仅在精致的舞台之上,在华美的灯光之下,更在社区里,在公园里,在安庆的每一个角落里。
实践结束后负责人组织线上总结会议
虽然团队成员并没有全部来到安庆切身感受地方黄梅戏曲文化,但在实践结束后,负责人组织团队进行线上总结会议,成员们互相交流此次实践心得,主要谈了自己对家乡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看法,还包括疫情当下,逐渐兴起的“云端黄梅”发展新形式的社会可接受度,不同想法的新融合也为负责人撰写最后的实践调研报告提供了新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8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