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两会号召,探索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有效措施,7月25日至8月9日,苏州大学“让流动摊位不再流浪”暑期实践团厦门小分队分别前往厦门市思明区城管局和中山路附近中华街道所辖的摊规点对城管局工作人员和摊贩进行了一系列访谈,为探索以社区融入为视角设计流动摊贩的治理方案提供第一手调研资料,助力疫情复工复产。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吕旻轩首先来到了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从对城管局工作人员的采访中可知,一直以来由于厦门市岛内人口众多,但可供摆摊的空地少,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现象频繁出现。早期厦门市为了规范摊贩管理,实施了“摊规点”政策,即将摊贩固定在某些地点进行售卖。但流动摊贩噪音扰民以及其销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很难得以解决。并且在后面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空地被占据开发,导致了“摊规点”政策难以进行。因此尽管流动摊贩在促消费、保就业等方面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城管部门综合考虑之下还是被取谛了。
自从今年两会提出“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群众一点温暖”的指示后,厦门市政府便积极响应号召,重新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城管部门适当的放宽了城市中流动摊贩的限制,在保证产品质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同时,对摊贩做出人性化的管理,让他们进行贩卖活动,助力疫情后的复工复产。
厦门市各城管执法局在城市中重新划分摊规点,实施“有规定、有时间段、 门前三包”的政策。摊主们除了要在固定区域、固定时间经营之外,还都要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以及食品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等要求。同时摊贩们还要在摊车上张贴实名登记的信息公示卡,接受群众的监督。摊规点的管理主要由社区负责。通过发挥社区这一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轻城管的执法负担,还可通过执法重心下移提高摊贩治理的效率。
通过目前“摊规点”等摊贩政策在厦门市部分地区的试点可以看出,其可以较好地解决流动摊贩在占道经营、破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弊端,方便城管执法。
图为厦门市思明市城管执法局。
队员又来到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摊规点以及环岛路周边进行实地调研。沿着中山路起点,队员发现了摊规点的设置区域。经过对摊贩的采访,队员了解到摊规点的摊贩多以全职做摊贩为主。虽然在中山路这一著名风景区附近,往来行人虽多但收入状况其实并不十分理想。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很好的学历和其它谋生技能,加之疫情影响,目前摆摊仍然是他们赚钱谋生的最佳选择。摊贩们对于两会期间适当放开地摊经济的政策还是非常感激的。
但是目前他们需要向街道缴纳比较高昂的5000元资金作为保障金,并且还要经过繁琐的审批后才能被允许摆摊。同时,5000元的押金也需要摊贩在10个月内规范摆摊才能被收回。对此,摊贩们还是颇有微词的,觉得合法摊贩的市场准入政策相对严苛。
紧接着队员采访了环岛路附近旅游区海滩的自由摊贩。对于这名摊贩来说,虽然目前自由摆摊仍然不被政府允许。但是由于最近的执法改革以及两会中的政策决议,目前在他们不阻碍交通、保证产品质量等比较规范经营的前提下,城管通常会默认他们的摆摊。虽说如此,由于疫情原因,特别是在身为旅游城市的厦门市,人流量剧减,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的。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做摊贩总比失业在家要更好一些。
图为访谈后成员与摊贩合照。
同时在访谈中,一部分摊贩还表达出自己希望能通过正规的渠道转为正式登记的合法摊贩。但由于自己资金尚不充裕、审批环节繁琐等等原因,一直无法实现。
通过这几天的访谈,团队逐渐意识到虽然目前厦门市政府放开了一部分摊贩经济,使得摊规点的固定摊贩通过登记可以合法经营。但是厦门市目前政策上仍然不允许自由摊贩摆摊经营。后疫情时代厦门市的流动摊贩究竟何去何从,依然需要厦门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摊贩政策,使地摊经济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