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农村农业生产组织情况的变化。7月至8月间,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个人实践团与当地的农业局对接,深入临安区太阳镇、清凉峰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和实践活动。
田河农业田间照片 顾建强
为了解临安市农业生产大方向,实践团来到了临安市粮油部门进行实地调查。临安市农业局粮油部门主任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临安区粮食作物生产的情况:自2001年浙江省取消了粮食订购任务后,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增加,粮食作物面积随之减少,早稻生产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单季稻成为临安区粮食生产的主体作物。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中又以聚拥土地面积较多的“种田大户”为主,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方便进行田间统一管理和病害防治。虽然该类种植户占有全市耕地面积中较小的一部分,却能提供全市大半的粮食产量。
田河农业番薯地考察 王操屹
在太阳镇田河农场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在田河农场主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农场独特的经营模式:田河农场坚持走绿色农业生产道路;主打“健康、绿色”的招牌,坚持少打农药甚至不打农药的绿色路线,吸引到很多对于食物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农产品的单价往往能卖的较高;结合多种方式进行销售,除零售之外,农场主还利用体验式的采摘和网上销售来扩宽销路,获得了较好的利润。
疫情严重的时期人员流动受阻,田河农场田间种植管理缺失,导致多种植物病害多发:如黄瓜白粉病、辣椒锈病、番茄青霉病等。农业局的技术人员据植株症状给农场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在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助力下,防控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巾帼水稻基地照片 顾建强
此后,实践团成员又来到太阳镇巾帼水稻基地进行调查。该基地采用了“稻-甲鱼”共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构建了比普通稻田更稳定的生态系统链。与稻-虾、稻-鱼的共作生产模式相似,甲鱼在适宜的生长时期也能起到防治虫害、提供生物肥料的作用,同时稻田也给甲鱼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在“稻-甲鱼”共做模式下,水稻基地的生产情况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在虫害多发时节,稻飞虱虫害影响大幅减弱。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走访调查,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体验。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新时代背景下多种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认识到模式创新是产业升级创利的不变途径,理解了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结合对生产实践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