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身感受革命时期的文化和精神,在实践中加强对“红岩精神”的理解,7月25日,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硕9045班组成的红岩寻访队踏上了前往渝地寻访“红岩精神”的征程。
01 重温历史 传承红岩魂
行程伊始,支队乘公交车前往红岩村。红岩村是抗战时期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的中心。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早就成为革命的象征。在红岩村的会议室里,两位队长给支队讲起了南方局的历史,讲起周恩来等与国民党当局斗智斗勇的英姿,讲起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调研小队成员们都学习得非常认真,在了解到南方局在国统区的八年,正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处境最艰难、内容最复杂、规模最宏大、成就最辉煌的八年时,大家不禁为南方局的工作人员们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和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所折服。
队长在红岩村讲解历史故事
进入参观前,调研队员给一些同样来参观的路人分发了红岩文化的调查问卷。相比出发前稍微有些悲观的预期,路人们填写问卷都很积极且认真,其中有来自附近国有企业的退休工人们一边填,一边对我们说到他们可以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靠党和国家,并且希望我们年青一代铭记这些红色文化;还有一些小朋友也主动来填问卷,并为了一些自己不很能理解的字句反复跟支队队员们沟通。从调研中,支队成员认识到红岩文化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宣传方式也比较单一,游客们对红岩文化也知之甚少,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更加重视红岩文化、乃至整个红色文化的宣传,而我们年青一代更是该扛起红色文化宣传的大旗,用更加青春、更加有活力的方式推广红色文化,这一点支队做的还远远不够。
02 告慰烈士 铭记红岩精神
第二天,实践支队到达渣滓洞,太阳比昨天还要狰狞一些。渣滓洞原本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为军统霸占成为监狱,设有辣椒水、老虎凳等种种酷刑。时间不巧,渣滓洞保护修缮封闭施工,我们无法进入内部窥其样貌,单单入口处绿色掩映下的黑色凉亭和白底黑色大字“渣滓洞”就足够压抑。离开渣滓洞,赶往2.5公里外的白公馆。白公馆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来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它和渣滓洞一起,被称作“两口活棺材”。我们熟悉的江姐、小萝卜头等皆曾被囚禁于此,承受惨烈的酷刑,最多时曾关押百多名的“政治犯”。而就是这样一群遭受着严刑拷问、熬着潮湿阴暗的牢狱生活的人,向往着最纯粹的光明,却在他们日夜期盼的解放前夜惨遭大屠杀。来到这里之前,根本无法想象革命年代的大人们,内心是有多么的强大,胜利的信念是有多么的坚定!这就是精英!这就是民族脊梁!
实践团队在白公馆内的合影
03 英灵不朽 抗日忠魂永在
从白公馆出来,支队一行人面色凝重许多,牢房的阴森气氛还在顺着后脊爬向脑门,更觉得现在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在班长的提议下,实践支队决定步行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军统局在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0多名革命者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革命之歌。我们在邓小平题字的石碑下合影,在“浩气长存”烈士纪念碑群雕前合影。群雕在太阳的照耀下愈发红艳,十多米高,兀然矗立在我们面前,代表着在集中营牺牲的300多烈士,象征着不屈不挠、殊死抗争的斗争精神,浩气长存、坐穿牢底、前仆后继、迎接曙光。
红岩魂陈列馆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场景地点无法亲身感受,但仅几处可以参观的场所就足够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毛骨悚然,敬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红岩英烈,这是史诗般的英雄称号,他们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在敌人疯狂的屠刀下,宁死不屈、视死如归,那浸透着鲜血的“狱中八条”,那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涤荡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中国人的魂魄,浇筑着新生的中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5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