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来到抚州市宜黄县神岗乡,本着服务村民、助推乡村振兴的理念,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防溺水知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青春期教育讲堂、田间调研和村容村貌改善等方式,深入调研乡村环境状况,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爱国教育入课堂 乡村振兴播幼种
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神岗乡尧坊村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用歌曲教学、的形式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感恩教育活动,旨在 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培育孩子们的报国、报家之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祖国》的歌声悠扬婉转地从实践站里传出,引来了村民们的驻足围观,志愿者们接力领唱,当地学生自告奋勇献唱。饶坊村的孩子们,大多没有离开过山里,他们说着乡音浓重的方言,普通话虽生疏,歌声却饱含情感。
(图为志愿者教授当地留守儿童爱国歌曲 刘丹 提供)
一曲唱毕,实践队员向孩子们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抗疫事迹。“您是这病毒的第一支疫苗,这场战疫,交给我们来完成。”李医生辞世前一天武汉市中心医院电梯口的无名字条令大家深深动容。除此之外队员们还讲述了抗洪烈士陈陆的英勇事迹,身在抗洪抢险一线,他不畏艰险、毅然向前,一心为了人民群众,却被无情的洪水吞噬。孩子们看着陈陆烈士追悼会上战友含泪送别、妻子痛苦敬礼的种种画面若有所思,都为这位爱国英烈感到痛惜与敬佩。这两位爱国烈士的事迹感动人心,他们心系群众、为国捐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震撼着新时代青少年。
(图为当地留守儿童专心听讲 刘丹 提供)
爱国之情在现场氛围的渲染下愈发浓厚,孩子们从爱国歌曲和英雄事迹中学习到了无尽的爱国情怀,更明白了心存祖国与家乡、心系家乡未来,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我要健康长大,为乡村振兴奉献我的力量,为我热爱的祖国努力,让她越来越好!”陈轩宇同学如是说。
预防溺水平安相随
夏日的水池是怡人的天堂,不幸的溺水是绝望的地狱。位于大山深处的饶坊村,青山环绕、绿水长流,引导孩子们远离水源,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刻不容缓。
为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的概率,培养神岗乡的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救的素养和能力,应当地政府的需求,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特别开展了防溺水安全的知识讲座,为青少年普及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图为志愿者讲述防溺水知识 刘丹 提供)
为使课堂更加生动,志愿者们集思广益,将专业知识通俗化,既要有理可依,又要简洁明了。课堂上,志愿者们对防溺水安全知识进行了讲解,随后两名志愿者对如何抢救溺水者的急救知识进行了真人演示。
现场演示时,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头朝下,挤压背部,使溺水者腹腔中的水排出。”志愿者边做急救动作,宣讲员一边讲解,课堂上,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台上“演戏”的两位大哥哥,台下不时爆发出一阵大笑,最后,志愿者和孩子们都笑作一团。讲解过程中,不时有孩子们提问,“溺水的人被救上来,第一时间是应该这样做吗?”“那做完这些步骤,最后我们怎么做呢?”孩子们边比划着边发问,志愿者们也有问必答,问的积极,答的详尽,宣讲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图为志愿者现场演示溺水急救要领 刘丹 提供)
宣讲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此次宣讲活动十分有意义,不但让他们了解了防溺水的理论知识,也懂得了如何简单的处理这类意外事故,并承诺绝不随意跑到水域边玩耍。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村容村貌”整治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而垃圾分类作为环境整治的重要部分,如何正确的将垃圾分类、处理、投放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强化当地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垃圾分类的能力,为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实践团队于在尧坊村省级文明实践站内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宣讲。
(图为志愿者利用自制垃圾箱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刘丹 提供)
宣讲将理念与实践活动结合。课前,志愿者们利用废弃的纸壳和彩笔,精心绘制了垃圾分类箱,并制作垃圾分类小卡片,课上,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为巩固测试孩子们是否真的明白掌握了这些知识,志愿者们组织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把“垃圾”正确分类,“废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呢?那果皮又属于哪一类呢?”“果皮垃圾应该扔到出厨余垃圾箱!”孩子们踊跃举手,自信回答,课堂气氛逐渐高涨。
(图为当地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垃圾分类 刘丹 提供)
此次垃圾分类宣讲实践活动倡导孩子们积极践行垃圾分类的理念,从自身做起,把垃圾分类的理念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
田间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稳则国家稳,农业兴则国家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为了解尧坊村近些年的变革和发展、深切体会当地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走访调研。
志愿者路遇一位身着灰衣,扛着锄头的大叔。从交流中,志愿者们得知,这位姓李的大叔一家四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此大叔自豪的笑道:“我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在外地工作,我和妻子打理老家的四十多亩地,现在政府还支持我们村的莲花产业,日子越过越好了。”
(图为志愿者采访当地农民并记录 刘丹 提供)
在田间,志愿者们还采访了一对正在除草的夫妇。据了解,这户人家种植柑橘、水稻等农作物,还有一片鱼塘,生活红火。谈起村里变化如何,他们脸上立即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可大了,就拿道路来说,都做了道路硬化,下雨天再也不用蹚泥水了,还设置了路灯,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勒!”
(图为志愿者在田间采访一位农夫 刘丹 提供)
一路上,志愿者们发现,当地街道干净整洁,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入了各家各户,各种体育器材成了当地孩子的“新宠”。宽阔的道路户户相通,翠绿的荷叶迎风摇摆,田间走访让志愿者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
美化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
村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志愿者们秉持着服务乡民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在尧坊村开展了村容村貌美化活动。
(图为志愿者张贴“严禁焚烧秸秆”宣传标语 刘丹 提供)
志愿者们在村中张贴带有“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和“禁止燃烧秸秆”等标语的海报,向村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焚烧秸秆、乱扔垃圾的危害,旨在加强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志愿者帮助当地居民打扫庭院 刘丹 提供)
在张贴环保标语的同时,志愿者们也走进村民家里,拿起扫帚簸箕,帮助村民们整理物品、清扫街道,在服务村民的同时,亲身践行垃圾分类精神,宣扬环境保护意识。
青春教育进课堂 抚平烦恼有新招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有效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能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考虑到乡村留守儿童居多,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匮乏的情况,文法学院社会实践队为神岗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出心裁的青春期教育课。
(图为志愿者开展青春期讲堂 刘丹 提供)
课堂上,志愿者以PPT、动画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青春期会遇到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开导他们对于青春期遇见的问题保持正常的看法和安静平和的心态,并且鼓励他们在与异性来往过程中相互尊重,珍爱自己。
当讲解到女生生理期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时,考虑到女生们的在青春期的羞涩情绪,志愿者带着男同学们来到操场,分享有关打篮球的技巧。课后,一位女同学说:“这堂课让我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有了更好的理解,今后,我会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图为志愿者与当地学生玩游戏 刘丹 提供)
本次活动以心理小游戏为尾声,鼓励同学们表达自我、解放天性。实践站内笑声不断,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本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圆满拉下了帷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要求,广大农村居民能否同步实现小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对乡村真实情况有了清晰的认知,也为推进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文/李磊 刘丹 罗雨玲 晏雯萱 王萍 图/刘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6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