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实践。
崂山村坚持以建设“民主、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繁荣农村、致富村民、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为宗旨,凝心聚力,共建和谐乡村,逐步打造崂山村新面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百年老宅承载岁月痕迹
村两委充分认识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物质文明为基础。通过重新修建的百年老宅——潘家大院为载体,持续培育、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崂山村留下历史的足迹,文化的印记。
文化礼堂印证历史传承
崂山文化的核心是新修的文化大礼堂。门口赫然挂着两幅巨型铜画,描述了崂山村民艰苦奋斗,勤劳创业,靠双手和智慧致富,以及开拓商业路线的故事。当时崂山村的文化礼堂在临安县村级属第一个,曾赢得周边村民羡慕称赞,也引来无数参观者。这里不仅是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更是崂山精神世代传承的见证地。
非遗美食体现崂山智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应当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当地盛产用竹子当器皿做的饭,炭烤飘香,垂涎三尺,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充满翠竹的清香和米饭的芬芳,米饭酱黄、绵软糯香、瘦肉细嫩、异香扑鼻。竹筒饭不仅解决了村民上山劳作时的用餐难题,更是由于风味独特而作为当地的传统美食流传至今,成为临安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建设感受村貌蝶变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文明乡风建设,起着积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村两委在决定修建河道时,不仅希望自己能够亲自监督,还打算让村民深入了解这项为村民谋福利的建设。修建完河道之后,班子成员经常会去查看情况,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涝,他们无不担担忧着这项工程。现在,河道两旁已经种植下多种观赏性植物,还建造了假山。离河道不远处有一片荷塘,荷塘里面还养了鱼、虾、黄鳝等水产品,村民靠此类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收入。
村里老年食堂的成立,也是一项人人称颂的大事。作为村里的一个特色项目,食堂中建设了老年娱乐设施。不仅解决老年人饮食问题,每餐营养搭配,价格恒定优惠;还减少了外出务工者们的牵挂与担忧,妇联班子成员每日关注老年人来就餐的情况,之前还因此挽救了一位突发急性病在家的老人的性命;也为来村干活的工人提供便利就餐。
除此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根雕,用废弃的百年树根打造成艺术品,既起到了废物利用的作用,又在美观上做出了特殊的效果,队员在欣赏一件件艺术品的同时,也着实钦佩村委变废为宝的眼见和思路。
实践团此行看到的是一张张朴实的脸庞,看到的是真情流露的笑容,听到的是声声赞叹。崂山村用时间证明岁月变迁,仍能留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里,也不忘回归初心。实践团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更能深切认知,文化就存在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去发掘、去探索、去弘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讲好崂山故事,既是对先辈的缅怀与肯定,又是激励后人勇往直前、拼搏奋进的号角。有勇敢勤劳惊人智慧的崂山人民共同奋斗,顺应时代潮流,崂山村的前景可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