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依次经历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在整个发展阶段,留守儿童的问题和诉求会表现出发展性和变化性。在某个时段的留守儿童,他(她)没有表现出某个问题或诉求,但转入另一个时段,因自身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可能诱发出新的问题或者诉求。如现在留守儿童手机成瘾的问题,年幼的时候,他们不会使用手机,不存在手机成瘾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接触手机的机会越来越多,从而产生手机成瘾的问题。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关爱主体往往用静态化视角看待此类现象,着重于解决或满足留守儿童当下的问题或诉求,缺乏前瞻性,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和预先分析,导致后续涌现的问题和诉求得不到及时应对。
相应地,现实生活中关爱教育实践也就表现出千篇一律的模式,如给留守儿童送书包、笔记本、笔等。但有可能他们真正需要的却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这势必影响他们的获得感以及满足感。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大学生宣讲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