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注定不凡:年初,红包贺礼送口罩,新冠疫情快走掉;年中,女娲补天缺一块,洪灾雨涝散尽财。开学的消息还未等来,学校已将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得明明白白。“疫情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主题一听就不简单,仔细听我跟你侃一侃。
青春爱国情·实践报国行
受疫情影响,团队实践主要通过线上调研进行。在我看来团队的调研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大模块:疫情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内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的调研:学校、国家与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分别刻画疫情期间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实质。而外延则通过调查问卷和云采访两种方式,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反馈与教师反映等方面进行。半个月的云端调研中,个人参与程度最多的是云采访与学校调研,接下来我将从这两个角度分析总结。
云端调研出真知。云端学校调研主要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十所高校(通过青年大学习每期观看人数的排名进行抽取)的官网有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布通知进行汇总,并且在调研2020年1月至8月以来的相关活动的同时,小组成员还对2018年、2019年同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行统计、对比。在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主题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深深的认识到在思政教育活动创新上,学校、学院都在努力,防疫心创新,爱国今益精。一位哲人有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那就是:内心里崇高的道德情操以及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所以用心灵去感受这份真挚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师们认真准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良苦用心。
云端采访明真理。在“难度系数较低”的学校调研衬托下,云采访则更像一个“大boss”般的存在。共进行3场文字采访和4场视频采访,每场采访前的采访问题设计和采访稿修改,采访过程中的录屏和人员安排,采访后期的视频剪辑和转文字工作让为期半个月的采访充实而又有趣。
对3位来自医学院的学生代表通过文字形式进行采访,在他们的回答中,爱国主义与个人价值相辅相成的高尚情操跃然纸上:在问到疫情期间比较遗憾的事情时,三位同学不约而同的表示是未能奋战在一线救死扶伤。初入杏林的他们,白衣待执甲,重任砥砺行。
而作为“火种”的传递者,4位老师带领我们从活动发布者和思想传播者的角度重新看待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书记余妍霞老师从疫情期间学院对学生的创新管理角度出发,引发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质的思考。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老师和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的高艳杰老师则通过分析《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等文件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同时在循循善诱中劝导我们成为“大写的人”。最后,在宁嘉慧老师的向我们讲述她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开为期一年的支教经历的娓娓道来中,现身说法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与使命。“玫瑰的余香不仅是芬芳了嗅觉,更充盈了心灵”,奉献精神是志愿者为需要的人送去的一缕阳光,是扶贫工作者为贫困家庭送去的一丝慰藉,是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们为守护家园送去的一份关怀。
峥嵘岁月稠·团队同行游
实践结束的尾声渐渐敲响,回想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成长与收获最多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云端调研最大的阻碍是不能实时对接信息,因此每日准时、准确的汇报和及时沟通问题与思路就成了确保时效性的关键。在采访完后的小组分工和学校调研的活动汇总中,是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意识的脉脉流动。同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新认识让我们意识到狭义上的爱国主义过于片面,对于我们青年学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表达爱国信念:一、本科阶段扎实专业基础,为从“小我”走向“大我”做铺垫,在课程思政中领悟“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二、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网络媒体中,都应该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思想,不随波逐流;三、志存高远,长存“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在点滴之处传达志愿服务精神!
个人的理想奋斗,只有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