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学子寻访校友:感悟传承,奋斗不止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她是王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是安徽师范大学2006级校友。从走出校园,到再进入校园,她始终秉持初心、授人以渔,将学习的精神不断传承。
采访前期,从积极与老师联系、准备采访提纲到与老师沟通敲定采访时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薪火相望,廿载又新”校友寻访团队做足了准备。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当面采访王妍老师,8月3日下午,文学院“薪火相望,廿载又新”校友寻访团队采取了线上交流的方式,迎合时代背景,传达校友心声,向校友学习。
学而不厌:一颗初心缘起师大
“我学习的师大是新校区,一切都是崭新的,而且非常的平和、安静与质朴,是一个适合大家去沉淀下来读书的好地方。”当听到团队成员口中“对于师大的第一印象”,王老师的语气里充满了怀念,在师大的学习生活里,王老师不仅充实而且收获满满。阔别母校至今,她一直密切关注着学校动态。
“当时我坐在第三排,看着鲁老师在讲台上,他真的让我认识到一个人追求的纯粹,他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为文学而生的人,这可以说非常震撼我,后来我一直都很怀念鲁老师的课。包括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和我要讲解的文章保持共情,带动学生产生同样的共鸣。”在师大学习的日子恍如昨日,师大的教师衣着朴素、谈吐谦逊,师大的同窗都是简简单单地来求学、认认真真地读书,追求更高的层次,这样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老师,也影响着她以后的生活经历,让她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对自己的职业保持高度认同感。
诲人不倦:立德修身授于讲台
从坐在台下学习到走上讲台教授知识,王老师切换的不仅是角色,还有对于教师的认知。“首先我觉得为师者就是育人先育己,你要是做一根蜡烛,就得做一根有思想质量、生命质量的蜡烛,这样你才能照亮、点亮更多的学生。”王老师告诉团队成员,在学生的成长发展道路上,老师是前行者,更是指路人,老师的言行举止,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巨大的波澜,因此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她更加明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在谈到身为一名学生该怎么做时,王老师提及前段时间在网上引发热议的湖南女孩钟芳蓉,钟芳蓉作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决心报考自己心仪的北大考古专业,这给全体青年学生都上了一课,“上大学上的是什么?最终追求的是智慧和真理,而并不是世俗的成功学,以专业的好坏、热门与否来鉴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我希望作为学生,要向这位女生看齐,把追求智慧和真理当作自己的成功学。”
薪火相传:心怀赤忱归梦校园
王老师在师大校园时经常去的地方便是图书馆,而且会做很多读书笔记,现在当她站在芜湖一中的讲台上时,她会将自己曾做的读书笔记拿给学生传阅,“我想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大学是怎么过来的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读书。这是一种传承,这也是师大教给我的东西。”
在团队向王老师讨教大学生应该如何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时,王老师毫无保留地向团队成员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因为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教师,所以我从小就想当老师,安徽师范大学就是我的第一志愿,这也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喜欢的种子。”而在毕业后向芜湖一中的报考过程中,王老师经历了失败,也经历了笔试成绩不太理想的状况,但她没有放弃,“当时笔试和面试之间有一个礼拜的时间,我把自己关在家中,将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课文都过了一遍,每篇课文我该怎么讲?我的亮点在哪儿?都有一定的安排。”而这些同样是王老师想要教给文学院“薪火相望,廿载又新”校友寻访团队成员和青年大学生的东西,“人生的职业规划,首先最核心的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第二你肯定要做足准备;最后就是永不放弃,只要你认定这条路不放弃,你就会有收获。”
“愿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青春会逝去,但是奋斗的灵魂不会有一丝的白头发,与大家共勉。”采访的最后,王老师深情寄语文学院寻访校友团队的成员和师大的莘莘学子。时代在不断向前,但传承的精神不变,奋斗的力量不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