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师大学子云实践:线上云支教,开拓新天地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作者:郑杨惠子

在渡过了2020年一段漫长的特殊时期之后,升至大二前的暑假来临了,而在这个七月,我经历了一次特别的暑调支教实践。当学院下发了暑调的通知后,我迫不及待的想再次感受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冗长的疫情不仅给我带来了身体上的衰弱、也让人意志消沉,因此我对于这次的实践满怀希望。提交个人申请、通过面试、加入向日葵实践队,在七月下旬为期一周的公益支教活动开始了,而我的小小期待也开始了。

这次的云支教实践与往常大不相同,而面对这样的“第一次”,我们的实践也面临了众多的困难。大家一起从招生宣传开始准备,所有的工作都协同完成,再一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集体工作的魅力。但万事开头难,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已经开始规划一周的任务、准备课题时,招生这一层却收获寥寥,发出去的动态宣传石沉大海、再没有音讯,这让实践队的成员们苦恼不已。但遇到问题就要解决,为了让实践顺利展开,我们开始联系周围的村委会,希望得到更有效的宣传,许多有过线下补习教学经验的成员开始联系之前的任教班级,在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宣传后,我们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学生的数量最终达标,向日葵开始向着阳光生长。

接下来我们开始探讨使用怎样的软件进行授课、每个老师分配教学时间并确定课题。通过对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众多具有授课功能应用的一番调查后,我们决定以简易便捷的腾讯会议作为“云课堂”。教学时间结合了每位实践成员的个人时间,而教学内容也各有分配。支教的教学内容以地理为主,也包含一些趣味讲解课堂,主要帮助学生们了解部分初中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理的爱好。准备工作完善后,在22日的早晨,我们正式开始了第一堂课。这堂课的老师虽然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教学内容却十分细致、考虑周到,让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充实而又生动,下课时间也把握得当,既有内容却又轻松,给学生们留下了好印象。这位老师同时也是我的学长,对我而言这样的教学很值得学习,不仅是上课的方式、也有对待事物认真仔细的态度。

图为实践队地理老师手拿地球仪进行网络授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杨惠子 提供

课程一天天进行着,而除开正常上课外,每位老师都被分配了一至两位课后辅导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以初中年级为主,暑假作业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课题,而帮助他们检查作业、解答疑惑也是我们课后的任务。我对于和辅导同学的相处,一直认为应当是以温和而真诚的态度,比起“辅导老师”,我更希望自己是帮助他们的大姐姐。我的小同学每天都会有一些疑问,数学的几何式题、英语的句子翻译、语文的阅读赏析都是问题的内容。实际上,一周的辅导可能并不会对学生有多大帮助,但在他完成一个困难题目、或是纠正一个错误之后,我们这些老师所给予的鼓励才更是对他们的帮助。在聊天解题的消息框里,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做对啦,你真棒”,虽然只是显示屏上一句句简单的话,但也是对学生一遍又一遍的鼓励。不管天资如何,努力就会达到更高的水准,而努力的过程中缺少不了鼓励与自信,对于学习,相信自己则尤为重要。

图为实践队正在用电脑为同学们播放地理视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杨惠子 提供

终于到了27日,也就是我的课程时间。虽然有过类似的教辅经验、但对于仅此一次的课程,我在课前也做好了充足而细致的准备。从选择课题,到制作PPT,确定大致的课程进程,再到教学软件的调试。我选择了“青藏高原”作为最后一节地理课堂,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也是祖国的宝地。对于学生们来说,青藏高原时常被提起,却又十分神秘高洁;它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对我们而言却又高不可攀。我分别从各个角度讲述了该地区,课程中也有与同学们的互动,整个课堂下来还算满意。但时长一个半小时的课堂确实考验了老师们的嗓子,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意义而又十分特殊的教学体验。不论是我们的实践队,还是这些正在十年苦读的中学生们,亦或是我自己,都如同向日葵一般,一步一步向阳而生才能开花结果。

图为实践队正在直播趣味英语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杨惠子 提供

在每日课堂结束后的傍晚,实践队的大家会召开每日会议,内容主要是当天的授课老师发表自己的课后感观和遇到的问题,这些总结经验能够帮助后面的老师们提升教学质量,避免设备和准备资料上的问题。大家也会分享各自的感受,以及课后辅导过程中的种种,彼此交流经验。整个实践队的参与度非常高,大家的交流也十分融洽,而这些也少不了我们实践队队长的努力工作。关于团队的工作,不仅是每日会议,也有发布最新的动态和利用短视频软件进行推广宣传,以及投递新闻稿。看着新媒体制作的动态,就会回忆每天的过程经历,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我们的存在。而短视频结合了律动的音频和精彩的特效,更让人原意驻足观看,就这样进行、分享着我们每天的旅程。

云时代的开启,让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辅导。但也会许多人认为“线上”的方式过于离谱、没有实际功效。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我们无法知晓未来的发展走向,而尝试新的方式、不脱离原有的内容,是与新时代的结合,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去应对和解读无法预知的未来。宫崎骏说过“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如果你拒绝了变化,你就拒绝了新的美丽和新的机遇”。云支教是当下的一次特殊实践,但也可能并不是最后一次,这样的方式也是互联时代所开拓的新天地。(通讯员 郑杨惠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崔家峪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里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
华师学子三下乡:传递防疫正能量,秉持初心助成长
“我们的2020,爱你爱你;不负韶华,勇向前。”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人民带来危难的同时又见证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无私奉献、并肩而战、砥砺前行的信念与力量。为普及防疫…
烟育菏梦支教有感
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烟育菏梦”暑期支教队,在7月25日到达菏泽单县韩庙村。队员们从两天的招生和初期的课堂内容中得到了不少经验,有了足够的信心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8月1日清晨7点…
734致富研究大队三下乡活动
依靠直观经验来指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和管理,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产品产量。传统经营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自主经营型农业生产方式,是最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既是农户家…
教育暖人心,青春实践行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青春向阳,教育绘梦”实践队开展暑期社
教育暖人心,青春实践行——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青春向阳,教育绘梦”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
“烟育菏梦”社会实践支教队开启菏泽支教的征程
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烟育菏梦”社会实践队于7月30日开始进行第二天的上课,由于经过第一天的上课过程,支教队队员们已经对讲课得心应手了。但是在“烟育菏梦”社会实践队在支教第二天依旧有家长来…
华师学子三下乡: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时代栋梁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盛夏拾光云实践服务队于2020年7月29日顺利开展“趣味科普之指南针”课堂。本次课堂得到学生及家长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教学成效显著。课堂伊…
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烟育菏梦”暑期支教队,在7月25日到达菏泽单县韩庙村。在经过两天的招生及初期的课堂总结,队员们得到了不少经验,8月1日清晨7点多,便有学生陆续踏进校门,他们步伐轻快,身后…
“致最可爱的人”艺术创作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助力家乡抗洪救灾工作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致最可爱的人”艺术创作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助力家乡抗洪救灾工作今年入汛以来,安徽省、甘肃省、山东省遭遇多场强降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降雨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受此影响,多地出…
湖北师大学子云实践:直播多感悟,阳光满前户
中国青年网黄石8月29日电(通讯员郑杨惠子)7月22日,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向日葵志愿实践队开展了为期8天的义务线上直播辅导。为通过网络自愿报名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地理知识课堂、语文英语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