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接触到了风筝文化,所以在内心对风筝文化艺术有了深深的敬意,当然我所说的风筝文化不仅仅是在市场上我们所见到的小孩子愉悦的玩具,这些风筝在传统意义上仅仅是风筝文化的冰山一角。怀揣着对风筝文化艺术的崇仰,我们烟台大学追风筝的人社会实践对来到风筝之都——潍坊。在这里我们将开启新的文化熏陶历程。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最具代表性的风筝文化传承地。我们对传统风筝的传承人进行了采访,更一步加深了我对风筝文化的热爱。
她介绍到,传统风筝全部为手工制作,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其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考验手工艺人的手法和技艺,被采访人也为我们现场演示了其中的“扎”技艺中的一个小小的步骤——烤竹条,她讲解道:“这道工艺非常考究手艺人的判断能力,竹条距离火的距离是非常有讲究的,温度太高就会把竹条烤焦甚至起火,温度过低就不能使竹条弯曲。”真是没有想到小小的风筝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顿时对这些传承人充满的崇拜之情。
我们也向杨家埠风筝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了解到一些风筝的历史。最早的风筝主要用于军事。据《鸿书》记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公输班就是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制出风筝来刺探宋国的军情,可以算是早期的军火商。汉代张良在与楚霸王最后争战的时候,借大雾放起一只丝制的大风筝,上缚一个吹笛童子,吹奏楚调。四面汉军和着乐曲唱起楚歌,令楚军思乡心切、不战自乱。三国时的诸葛亮也曾利用风筝传递消息;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大众娱乐。同时由于造纸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因而又称“纸鸢”。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类型更加的丰富。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无论是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各种民间工艺和风筝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木版年画、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使得风筝的装饰变得丰富多彩;风筝的音响装置也有所发展,用葫芦、白果壳做成的各种哨子,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响亮。听完这些我们对风筝的了解绝对是又上了一个台阶。可见,风筝用线把古今都牵连在一起,突破时间的局限,空间的束缚。伴随着工艺人一辈一辈的传承下来。不由的感慨,他们是多么的伟大。
然而,在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历史的洪流再一次对传统风筝进行了考验。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变革下,人民对风筝的认识度逐渐下降,人们对传统的娱乐模式缺乏了兴趣,大家逐渐把娱乐方式转移到网络上来。而且由于传统风筝制作工艺的繁杂,使得下一代传承人不愿再为此付出太大的身心与精力,而且也正如其他非物质文化一样,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残酷现象。不过潍坊市人们政府对风筝工艺文化相当重视。潍坊风筝文化一方面成为了拉动潍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潍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种巨大的成就其实和市委市政的领导重视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潍坊市专门成立了风筝办公室,作为了指导管理风筝文化和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并且潍坊市还积极组建了风筝协会,开设了风筝工厂,充分调动大批艺人共同开发风筝,这样就能够全面构建一种新型的风筝艺术园地。与此同时,潍坊市政府还注意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上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性帮扶。值得一提的是,潍坊市政府还全力为发展风筝文化并把风筝放飞纳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专门制定了章程,先后组织了全国性、世界性的风筝放飞比赛。应该说潍坊市委市政府所做的这些努力都从根本上推动了潍坊风筝文化的全面发展。
对此我也对风筝文化的未来充满憧憬,我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风筝文化一定可以发扬光大,一直传承下去,在海内外都可以享有盛誉,我们一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