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廖小飞:不改挑花本色,发掘时代机遇

来源: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作者:孙晨晰 禹立婷

廖小飞:不改挑花本色,发掘时代机遇

走进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独具花瑶民族特色的办公室里,主任廖小飞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衣着简朴的他在堆满资料的办工桌前翻阅着关于花瑶挑花的书籍和文件。刚上任一个多月的廖小飞做起事来总是充满干劲。很快就着手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工作。最近,他正在为花瑶即将到来的“讨僚皈”和花瑶挑花传承活动做着准备。“讨僚皈”是花瑶同胞的传统节日,“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瑶汉同胞聚首一方,载歌载舞三天三夜,祈祷着和平安详。

(廖小飞向我们介绍花瑶挑花的历史)

坚定保护信念

据廖小飞介绍,花瑶挑花是在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其内容丰富、花纹细密、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花瑶挑花记载了花瑶当地的鸟兽虫鱼和保存已久的传统习俗,这些都是他们民族文化的结晶。花瑶挑花这一项技艺的传承也烙印在每一个瑶族女性的心里,每一条作为嫁妆的挑花筒裙也是她们对花瑶民族独特服饰的骄傲与肯定。

廖小飞在接触挑花工艺和了解挑花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地位之后,就坚定了把花瑶挑花做好的念头。他说:“挑花对每一个瑶族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所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使它表现出淳朴自然的民族特色。”这不仅是身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的职责所在,更是挽救式微的非遗——挑花的必然选择。这些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在寂寂无声的岁月里慢慢被人遗忘,可廖小飞企图跳出这盛极而衰的宿命,即便前路艰险,也要坚定信念,完成使命。他日夜躬耕,坚守岗位,只想拂去尘埃,修复这手工技艺曾经的荣光。正是无数像他这样奉献者的心血付出,这个民族边缘的灿烂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

(廖小飞向我们介绍当地对花瑶挑花的保护措施)

面对传承问题

面对挑花实际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廖小飞表示并不担心。因为当地居民大多数都是采用家庭式挑花教学,代代相传,挑花在花瑶人民中的普及性较高。但是花瑶传承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少,技艺需要漫长的打磨和沉淀。

针对这些问题,廖小飞提到,目前虎形山瑶族乡文化部门正进行工作机制建设,成立了相关非遗的保护小组,出台一些管理的办法。同时为培养青少年对花瑶挑花的兴趣,当地很多中小学将花瑶挑花纳入了选修课程当中。当地还为学生出版了专门的花瑶挑花书籍,其中展示了丰富的挑花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开设课程这一措施,让更多当地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挑花技艺,为传承打下基础。

如果功夫做得不够细致,措施做得不够完善,传承链条就会面临断裂的危险。这份执念萦绕于廖小飞的心中,他深知将挑花传承下去的重要性,便克服万难,积极投身于捍卫和弘扬民族艺术的事业,为花瑶挑花的保护和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石。

开拓发展视野

对于花瑶挑花的未来发展路线的思考,廖小飞强调了对花瑶挑花技术的发展要把握传奇性利用的价值,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在宣传手段上会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另一方面文创产品也将是花瑶挑花对外的一大窗口。虎形山瑶族乡文化部门每年都会向上级争取到一定资金开设一些保护活动,从而促进挑花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他最近参与过的活动就有“花瑶挑花传奇手”。这一活动会定期设置传承人主讲挑花技术,进行挑花技术的讨论研讨,探索挑花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部门也会安排挑花传承人去进修艺术设计课程,引进相关人才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从而推进挑花向文创发展的速度。廖小飞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在不改变花瑶挑花的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使民族风格与现代风格相融合,打造出适合市场的文创产品。

要接过传承文化的使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本着一颗敬畏的心,在不改变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创意。廖小飞明白,安常守故对于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稳中求变,守中有破,不断地锐意开拓,才有可能为这项技艺求得一个更长远的前景。他多日来的勤恳耕耘不正是他费尽心思谋求创新的最好诠释吗?每一项创新成果的背后都不乏一批又一批肯动脑子的人在不断地探索、进取,他们拧成一股力量,为花瑶挑花的可持续发展装上腾飞的翅膀。

(调研团成员在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影)

才近中午,瑶族“讨僚皈”的节日氛围已经十分浓厚了。廖小飞推开了窗户,让那婉转的山歌飘进了办公室里。桌案上静静排列着许多有待处理的公文,“劳碌”仿佛对他紧抓不放,但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相信,花瑶挑花的图案今天在被绣在她们的服饰上,在未来,一定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为马套村村民定制DIY食谱

团队成员为糖尿病患者推荐的饮食如下:晨起饮水1杯,约300毫升。早餐:粗粮粥100克,瘦肉馅包子100克。早午间:水果1个,如猕猴桃。午餐:米饭100克,去皮鸡肉100克,菌类100克,蔬菜两种各10……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讲解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

团队成员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层是谷薯类食物……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张璐璐老师开展讲座

为了传播更加权威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张艳医生开展讲座

为了传播更加权威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三下乡团队开展了A4210绿色环保和“反食品浪费”专项活动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绿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事业,助推低碳环保理念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向老人们开展了A4210绿色行动的宣讲。团队成员分享了如何……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乡村实践调研报告

项目概述在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导致居住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女和老人经常不在一起生活,老人在生活,尤其饮食上缺乏关照,……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深入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

为从当地居民的饮食变化看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并进行食品健康科普活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6名学生组成了“‘食’里飘‘乡’,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 刘雨暄 郑田宇 高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西部计划宣讲会

2025年4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西部计划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何佳威担任主讲人…

“定格生活中的化学”,一起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本文作者:杜欣朔姜兰翔近日,一场名为“定格生活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于线上火热进行中,为同学们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化学探…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心暖宿舍 情系你我”故事分享会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室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平安社区管理中心于学苑…

传媒技术学院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为促进大学生在直播电商领域创业与就业,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A401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解读恋爱信号 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

为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价值观,助力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4月23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

最新发布

湖北大学生走进昙华林,拜访篾扎风筝传承人
7月1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的队员来到了昙华林拜访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篾扎风筝传承人陈士荣,探寻篾扎风筝的奥妙。篾扎风筝大师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
“助力一线抗疫、推进复工复产,力行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的到来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自觉参与下,现如今,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防控远远没有结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助力疫情防控,我们成立了…
“坚守初心云绽放,筑梦杨侨续新章”华师外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坚守初心云绽放,筑梦杨侨续新章”华师外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验都很有趣,跟老师的相处像大哥哥大姐姐一般。这次夏令营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勾起了我对英语的兴趣,希望明年可以再次参加!”一名参与…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为深入落实2020年党的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重要论述和“让红船精神走在时代…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 成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成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为对前期社会实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为之后工作打下基础,8月10日,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
湖北学子三下乡:“烧鸡飘香”的非遗传承之路
7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河南分队来到了滑县义兴张道口烧鸡有限公司并有幸拜访了道口烧鸡第八代传人——张存有老先生。滑县,位于河南殷墟之都的安阳,坐落在黄河故道河畔之上,有着深厚悠久的…
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夕幸得初会逢 ——调研团走访非遗中心
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夕幸得初会逢——调研团走访非遗中心(通讯员宋婷婷李雨佳)晨间时分,清风微雨,天色青灰。伴着夏日的色彩缤纷,一座宁静祥和的县城,一块古老质朴的瑶族宝地在我们眼前徐徐呈现,一砖一…
青春期赋能训练营第五天
早上05:30,小朋友们便起床抵达了早训地点,老师们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取消了体能训练,让小朋友们一起玩了游戏,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图为游戏环节)今天的主题是:攀登。老师、…
湖北大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布艺堆绣:纤毫毕露,编织非遗未来
7月19日,来自十堰市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践团队队员,来到武汉红巷艺术城,探访当地布艺堆绣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开展“一针一线,口传心学”的弘扬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活动。图为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的工作…
匠心“云支教”,走“新”更走心
匠心“云支教”,走“新”更走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