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来自山东省烟台大学人文学院的“红映山东·擎动沂蒙”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了主题为“复工复产新常态下,探究区域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疫情影响,团队无法完成集中调研临沂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原计划,于是团队成员迅速调整思路,将调研方式转变为各成员分别了解自己家乡的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发展现状,并将调查结果整合后做横向比较,以明确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的重点难点,从而为沂蒙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在复工复产新常态下更好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出一份力。
(一)探访天津市宁河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19日上午,团队成员许伟悦乘车前往天津市宁河区俵口镇的于方舟故居进行调研。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许伟悦同学得知,这个景点由政府负责建造、修缮及管理,没有固定的运营团队,通常前往参观的人员都是经当地文化馆介绍。可以看出,这一景点缺乏宣传,游客很难自行了解其具体信息。当谈到景点的发展前景时,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接收到政府进一步发展的想法。20日上午,许伟悦同学乘车前往宁河区的宁河烈士陵园。通过对工作人员的采访,她了解到烈士陵园未来会更加注重宣传,结合当地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需求充分发挥这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通过对这两个景区的调研,可以发现宁河当地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上更侧重其教育功能,与经济功能关系不大。因此,面对此次疫情,这些景区均没有受到太大负面影响。从调研结果来看,可以发现这些景区在经济发展上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明显存在过于依赖政府、缺乏独立运营能力的问题,从而造成了缺乏创新、宣传缺位等现象的发生。沂蒙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过程中也应注意这些问题,要实现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结合,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提高运营的独立性、专业性,紧跟时代、锐意创新,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二)寻访滨州市红色文化资源
22日上午,团队成员张佳瑞、王天昊前往滨州市杨柳雪周恩来纪念馆(怀周祠)进行调研。他们了解到,疫情期间,纪念馆利用其公众号平台开展了网上展馆活动,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让游客可以轻松在线参观,接受党性教育。谈及发展前景,怀周祠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未来,怀周祠计划与附近的党性教育基地实现资源整合,集中地区优势,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游玩参观。沂蒙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一发展方向,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三)回归沂蒙地区,总结调研成果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沂蒙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团队还对沂蒙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进行了深入了解。24日上午,团队成员刘一漩驱车前往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纪念馆。在与纪念馆负责人的交谈中,刘一漩同学了解到,现在由于疫情原因,参观的人流量大大减少。往年同时期常有大型团体提前进行预约参观,今年却因疫情,大多取消了原计划。纪念馆负责人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将会更加注重网络自媒体的运用和宣传,在支持国家抗疫政策的同时,要拓展更丰富的宣传途径。在对路人的随机采访中,刘一漩同学发现不少当地人都对这一景区有一定的了解且会主动前往参观,可见这一景区的宣传工作确实比较到位。25日,团队成员张译之前往位于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王庄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调研。通过和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她了解到经过多年的翻新与保护,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日益完备,逐渐吸引了一些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为当地提供了相应的就业岗位,是王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外地游客大量减少,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可以看到,沂蒙地区红色产业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独立运营能力较强的同时保持与政府的密切联系,并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在疫情期间依然克服困难,承担着发扬红色文化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运营模式还是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希望沂蒙地区红色产业的发展能够吸取各方经验教训,打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名片,让沂蒙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