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7月18日至8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寻根红色文化,青春告白祖国”实践团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分别去往各自家乡,找寻各地红色文化,开展学习与调研活动。
不忘初心,游淮海战役纪念馆
7月18日,实践团成员蔺粤珍前往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学习调研。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队员立刻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走在历史的长廊上,实践团成员瞻仰了淮海战役纪念碑,参观了收藏淮海战役图画展览室,丰富了历史知识。淮海战役中,我军指挥员和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世代相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英明领导和战役总前委卓越指挥的结果,也是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的结果。
令实践团成员惊讶的是,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而他们却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捍卫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用丰富广博的知识将祖国建设得完美强大!
图为徐州市见义勇为英烈纪念广场
追寻红色足迹,走近白洋淀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王彤彤来到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景区进行参观活动。队员参观了嘎子村与雁翎队纪念馆,了解雁翎队的抗日事迹,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实践团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上有一支来无影去无踪的抗日武装队伍——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写的《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白洋淀儿女那飒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国人民传扬歌颂。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充分领会了“红色精神”的深刻含义,亲身感受到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机智勇敢、坚韧顽强、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为白洋淀雁翎队使用过的船只
参观刘少奇陈列馆,感受伟人气息
8月13日,实践团成员任含雨前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刘少奇陈列馆参观学习。陈列馆始建于1928年,保持同合裕银号初建时的风貌,为一天井院式的三层楼群,刘少奇主席便逝世与该处。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鲜为人知的画面生动反映了刘少奇同志当年在开封视察时的情景,这是他为革命事业光辉战斗、无私奉献一生的深刻回顾。接着,团队成员瞻仰天井院正中的刘少奇同志铜像,他仰首展视、坚忍不拔的形象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参观者。最后去到刘少奇同志逝世处,凭吊缅怀。令实践团印象深刻的,是刘少奇主席的逝世房间。成员任含雨表示,看到摆放如初的病床、氧气瓶、输液管架,仿佛看到了主席惨遭迫害,含冤去世的场景,在肃穆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主席的敬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刘少奇陈列馆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两不怕”精神
8月14日,实践团成员赵春媛奔赴山东省济宁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与英雄王杰纪念馆进行深入探访,实地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强化使命担当。该成员了解到,山东省金乡籍的王杰是一位革命烈士。52年前,年仅23岁的王杰,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纵身一跃,将生命永远留在了邳县张楼公社。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此后,王杰这个名字便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了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赫然伫立的刘邓雕塑、广阔肃穆的烈士墓群、高大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置身其中,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中华民族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使实践团成员的心灵受到深刻震撼,灵魂受到深刻洗礼。成员赵春媛说,当看到王杰英雄纪念雕像,那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又回荡在我的耳边,那纵身一跃抱住炸药包以自身生命保护他人安全的精神令我敬畏。时至今日,小城里的王杰大桥,王杰广场,王杰中学等建筑名称无一不提醒着人们现在的生活是无数热血中国战士换来的,令人们铭记着王杰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英雄王杰纪念馆
在调研学习结束后,组内成员积极研讨总结,纷纷表示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了解了红色文化,将以青年人的身份传承革命先烈敢于争先、勇于奉献的精神。当代青年也应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任含雨
摄影:蔺粤珍,王彤彤,任含雨,赵春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3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