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焦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迎着骄阳来到杭州市富阳区黄公望村进行乡村调研与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黄公望笔下真实的富春山居景色与生活,于小桥流水人家看黄公望村的乡村振兴。
小桥流水人家,善哉
天朗气清,我初入黄公望村时,除了惊叹于村庄青山傍绿水的优质环境,还为村庄的整洁程度所深感震惊。一路走过,马路边甚至没有一个烟头或是一张废纸,仅有几片飘落的树叶静静地躺在地上。而村庄内的道路显得尤为崭新平整,居民所居住的院子内窗明几净、不染一尘,不少的村民家中还种植着一片花园。“这是村庄吗?怎么感觉像是一个小区。”不少队员睁大了双眼,对眼前的所见之景表示十分惊奇。我们犹如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感叹这如画般的样景。
“我们这呀,都是自己管好自己的院子和门前的道路,不给打扫卫生的人添麻烦了。”一位民宿老板手中拿着竹扫帚,转过头来向我们说道。在城市中居住了数年,我似乎早已将打扫环境卫生以及清理公共区域的垃圾等工作,理所当然地归为了保洁人员的职责。然而其实从前以及现在许多的乡村中,每户人家都会管理好自家附近的卫生。想到这,我深有感触,乡村就是一个如此有人情味的地方,也许很多村民都不了解乡村振兴的内容与意义,但是他们因为心中有这个村庄,所以他们便一如既往地为这个乡村做着无形的贡献。
四时三餐其味,妙哉
抵达黄公望村时,已临近中午饭点。我们一进村庄便闻到了浓浓的烟火气,小镇的瞬间引起了我们的食欲。曲径通幽处,顺着小路往里边走,是一排各色各式的饭庄。古朴的门面并不惹眼,一股袅袅白烟从另一角上的窗户中飘出,店内榆木方桌,长条板凳,古色古香,红灯笼高高挂起,几处盆景也摆放地恰到好处,红与绿映入我的眼帘,却格外的和谐与自然,赏心悦目。对于久居城市的我们来说,宛若穿越回到了古时候的客栈。在现代网红风格盛行的现状下,这种带有古代文化意味的风格毕竟少见,所以能格外吸引着我们的注意。我们虽然接触了许多现代文明,但我的心中面对这样的乡村文化,依然升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
腌笃鲜、红烧肉、小炒肉……当饭菜上桌时,饭菜诱人的香味使我们迫不及待地动筷。“真的很久没吃过地道的农家菜了!”我不禁暗暗地感叹道。饭桌上,实践团的队员们一言不发,只听见筷子摩擦的声音。饭菜中的灶香味,似乎将我带回到了童年,外婆每天用灶台为我们烹饪的一桌饭菜。时光流逝,任凭时代如何更迭,乡村却不断在前进,我想这是因为乡村有其独有的存在意义,它能够承载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帮助我们记住乡愁。
新富春山居游,美哉
走进村庄背后的黄公望森林公园,里边层峦叠嶂,竹茂林深,宁静致远,道路两旁生长着数丈高的翠竹,将毒辣的太阳严严实实地挡住,“春昼阴晴人不知”大致描述的就是这种场景。森林内,鸟鸣叽喳声、春风穿林声,声声入耳;清爽的青竹味、厚重的泥土味,丝丝细品;潺潺的流水、茂密的竹林,景景入心。绝妙的自然环境刺激着我的五感,我的身心达到了真正的放松。我忍不住拍下了一张张绝美的图片,来到了黄公望村,我亲近大自然的本能似乎被激发了,我想将这一份自然给予的感动永远地珍藏于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会选择的常常反乡,生活不仅有眼前的工作与学习,更有诗意与远方。
森林内还有许多人文景观,走了一段不长的游步道便到了黄公望纪念馆。放映厅内我们痴痴观赏着《富春山居图》前世今生,品味着那幅传世佳作的坎坷历程,我们一字一句逐读着墙上的介绍,庆幸着这幅名作即使几经波折,但终究没有埋没,成为了中华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了解这幅传世名画的经历,我却格外地沉重,中国乡村中其实还有许多人文珍宝,却无人关注,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学好专业与理论知识,为乡村的文化保护继续奉献。
黄公望村之旅,除了让我们了解了乡村山水与乡村文化的精妙之处,我相信只要村民们毫不动摇自然保护与文化自信,就能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能走得愈发坚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6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