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软实力”,脱贫“硬支撑”
兰州大学赴定西、庆阳市“非遗助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成果
定西剪纸篇
剪纸艺人们按一定的尺寸剪出样纸,再将白纸浮在一块平整的湿木板上,白纸上附上样纸,然后将木板倒置用以烟熏,剥掉样纸后便完成了定西剪纸的经典样式之一——板帘子。这种黑底白花的剪纸和以彩纸剪成的云头飘带,经常被定西人民贴在厨房内,放置在碗筷餐具的橱架边沿上作为装饰护帘。
剪若春风守根脉。
定西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世代以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能工巧匠们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精华,用剪刀丈量着陇中大地的旮旮旯旯,耕耘着厚重的黄土地层。在丰厚的民间艺术土壤中,勤劳的定西人民刻画着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描绘着生儿育女、描龙绣凤,创作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
景爱琴是甘肃文化界的妇女代表和非遗传承人代表,也是定西艺梅民间艺术文化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定西日报》的采访时,景爱琴用一口淳朴的定西方言在镜头前分享了自己和剪纸的故事。
从7岁和奶奶学剪纸至今,这位80后的妇女已经手握剪刀,从事剪纸事业30余年。从小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她开始模仿、尝试创作,心中对剪纸的热爱生根发芽。20岁时,这位普通的农家女萌生了开剪纸店的想法。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家人把家里屯的粮食卖掉,换了3000元,又向亲戚朋友们借了一笔钱,帮助她开了一家剪纸店。
“我是属于那种做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的人,剪一件作品,是因为喜欢,才会融入其中。”从无人知晓到生意兴隆,是靠景爱琴一幅幅作品剪出来的。“在创作这个方面我也是一个外行,和普通妇女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太高的文化,有时候设计一幅作品,可能一天也想不出来。晚上睡觉会梦到自己在梦里画出来了,惊醒后就把梦到的场景画出来。”景爱琴在镜头前说道。
2010年,定西市艺梅民间文化艺术品公司创立,邀请附近村庄的农家妇女、失业者、残疾人来工作,以景爱琴为首的剪纸手艺人们手把手地教给她们剪纸的要领和技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景爱琴的努力下,十几年的时间里,艺梅民间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从创建时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经营模式也从以前的小作坊转变为现在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
“我们这边农村妇女特别多,大部分在家里带孩子,依靠男人在外面打工生活,我想给大家一个平台,让像我一样的农家妇女能来到我的剪纸艺术馆,教会她们剪纸,让她们能有一定的收入保障。”
“我想让更多的人用剪纸来讲故事。”景爱琴说。
2013年,安定区大坪剪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吸纳了60多名农家妇女走上就业道路,她免费培训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和失业农民7000人次,每年共创作10000幅以上的剪纸作品,带领大家用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红火。
在接受《腔调》栏目采访时,景爱琴说:“剪纸,就是情感的一个艺术。我在设计剪纸的时候,就感觉我在设计一个人生。”
一位妇女,一把剪刀,口耳相传,师徒相授,代代传承,衍生不息。千百年来,定西剪纸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定西非遗文化的代表,是这座城市文明的象征。而在景爱琴眼中,剪纸不仅是自己潜心30年的热爱和谋生的手段,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更是她和父老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的支撑。
(部分数据和材料来源网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4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