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时间,全世界都为之震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也都深受启发。8月3日晚7:00,苏州大学传统文化公益云课堂实践团队走进墩头镇吉庆初级中学,在线上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主题为“古人谈疫”的文化课程。
此次的公益云课堂,通过讲述中国从古至今的抗疫历史和抗疫文化,以及古代的文学抗疫,将古代人的抗疫态度、抗疫方法与现代抗疫实践相结合,旨在引导新一代青年以史为鉴、共克时艰,领悟疫情期间的人文情怀。
课堂一开始,团队的李雨欣同学向参与会议的中学生们介绍了新冠疫情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交流疫情对生活造成的改变和影响。对此,大家纷纷表示,在疫情期间,学习网课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日常出行也受到很大阻碍,甚至长时间形成的生活习惯也悄悄发生了转变。一位同学这样说道:“街道上没有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家里没有了亲友团聚、共贺佳节”。在疫情期间,这样真实的情况在场的同学都深有体会。随着大家的一点点交流,这些明显的改变使得大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疫情蔓延对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接着,李雨欣同学引用《说文解字》等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向同学们详细地解释了“疫”字的由来,细致地讲解了我国古代疫情的发展状况以及古人对疫情的态度。举例详实的课件加上李同学通俗易懂的阐释使得学生们很快就了解到抗疫的全民参与性——抗疫,从来都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国之疫”。我们的抗疫斗争,从古至今都是自上而下、团结共抗的。值得一提的是,随后,课堂中还提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小汤山医院”,这座由汉平帝下诏建立的“我国第一所公立临时疫病隔离医院”,让学生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
课堂最后,李文昕同学为同学们介绍了古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抗疫方法——医学抗疫与文学抗疫。结合相关史实与播放的相关影音,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以吴又可为代表的古人所采取的的种种行之有效的医学抗疫方法。接着,李文昕同学着重论述了文学在抗疫中的功能和价值。她提到,辩证地看待“以诗驱疫”是非常必要的,这只是拥有短暂效果的绝对理想的抗疫方法,但也需肯定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振奋人心的积极精神力量。随即,李文昕同学话锋一转,别出心裁地讲述了这次新冠疫情中的“文学抗疫”,指出疫情天灾中的寸寸温情。各地抗疫物资上生动温暖的标语凝聚着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同学们纷纷在评论区继续列举疫情期间大量出现的文字诗句,并以自己的理解加以说明和交流,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课堂结束后,吉庆中学的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在课程群内继续讨论交流,实践团队成员也及时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将本次课程录制成为视频,上传至QQ群供更多无法参与直播的学生观看学习,交流心得。令团队惊喜的是,一位同学这样问道:“公益课堂比平时上课更有趣,也能学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以后还能听到新的课程吗?”这给了团队很大的鼓舞与启发,于是团队建立了B站账号并将课程资源全部上传,将公益课堂的受众面进一步扩大,并讨论决定今后也将在此账号上继续更新系列中国文化课程,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此次公益云课堂通过介绍古人的抗疫史、抗疫方法,以及“以民为本”的抗疫思想,成功地与中学生在“历史视野中的抗疫文化”这一议题上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在准备和讲授的过程中,团队也萌发了大量的创新思想,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丰富性和生动感,并及时在直播中应用起来,使之不失为一场知识与趣味兼美的传统文化公益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7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