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是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最旺盛时期,此时同学们正在形成自我的辨别能力和三观,最需要合理的指引和教导。由此,苏州大学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团队通过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强化青少年思想文化教育,利用暑期开展传统文化公益云课堂活动。8月初,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海安市吉庆中学,开展三场“文化传咏经典,立身立心立行”为主题的云端传统文化公益课。8月中旬,团队探讨了关于传统文化公益课堂价值再发现的一些思考和走向探索。
传统文化公益课堂现场 苏州大学新闻中心供图
传统文化寓教于乐,推动知识传授常态化、普及化
“以诗知义:古代诗词中的爱国叙述” 、“以史昭今:历史视野中的抗疫文化”、“以礼明心:传统礼仪中的文明智慧”三场传统文化公益课以腾讯会议形式直播形式,向各位同学剖析了“古人谈爱国”“古人谈抗疫”“古人谈礼仪”三大主题,“古人谈爱国”讲述以屈原、范仲淹、岳飞、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爱国英雄,传颂着文人政客忧国忧民、英勇武将英勇赴死、护国卫士捍卫主权的精神。“古人谈抗疫”联合古人与疫情两个主体,讲述古代疫情的发展状况、古人对疫情的态度和古人对抗疫情的方法。“古人谈礼仪”通过衣着、餐桌礼仪等,活学活用情景代入,对传统文本进行解读,环环相扣叙述了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等级秩序和思想观念。
“以诗知义”公益云课堂腾讯会议现场 苏州大学通讯员黄依龙供图
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在课程群中积极交流课堂内容,提出疑问、指出不足,团队也在第一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有学校老师观摩了本次云课堂之后,评价本次云课堂为“‘第二课堂’的传统文化艺术之清流,令人如痴如醉”。
“以礼明心”老师备课讲课实况 苏州大学通讯员黄依龙供图
通过活动后续的问卷调查和课堂问答,团队也发现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除了人文社科类课程偶有涉及,很难有进一步了解并学习的契机。那么如何为感兴趣的学生们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以文学赏析、故事分享、手工艺制作等更多种形式使传统文化知识传授常态化、普及化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还需要团队在后续的活动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新探索:文旅互通一体化
在实践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同时,实践团队还计划将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在教育模式革新的市场需求和文旅资源互推互融两方面,发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借此推动文旅互通,助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
传统文化公益课堂还可以助推教育模式革新,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联系中小院校,建立受众群体范围信息库,把握利用好前期社会公益性与后期商业价值可估性两点特征,制作相应的传统文化专题,延续文化脉络和内涵。借助学院专业深厚的人文积淀为推力,以师范专业人才为主力,将线下面对面教学模式革新调整为线上云课堂模式,以网络平台为授课载体,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云课堂。以文促旅,提升区域文化认知,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利用和发掘本土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的天然优势和潜力,以长三角经济带的人文风景与传统手工业等为主题,采用线上云课堂的方式,拉动环三角经济带内外的潜力客旅资源。与当地的文旅部门进行合作,对相应的人文景观进行深度探索,提升文旅价值。针对土产与特色传统非遗手工艺等实体性文化标志物,与相关商户企业及文化保护单位合作,拉动旅游产品和体验消费,创新多元文旅消费模式,促进当地旅游消费购买力的提升,最大限度发挥以文促旅的站位优势。
(苏州大学传统文化公益云课堂实践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8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