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糊水墨,让旧画焕发青春——探寻“苏派裱画”的前世今生
古人云:“三分书画,七分裱”。裱画匠人,一双素手,一幅卷轴,他们将技法精湛的画作用心烘托,呈现出独特的魂魄与个性。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的一门特殊技艺,伴随着中国书画而产生,使书画便于收藏和观赏,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书画装裱中的修复,特别是古书画的修复,往往最能看出一个装裱师水平高低。有诗曰:艺心艺手须双全,似护天香人玉栏;敢捡残山取剩水,补悬便可起云烟,描述的就是装裱师让破损书画起死回生的修复技艺。清人陆时化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一幅书画装裱不好其严重后果可见一斑。在江南,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都很看重苏州的装裱。因此,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多罗山庄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参观学习,亲身体验“苏派裱画”的技艺。
在参观体验之前,实践队员就网上自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提出了一些关于“裱画”的问题,等待实践中通过学习或是提问解决。但当队员们真正见识到“裱画”之后,就发现学习网上的纸质资料和现场经历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实践第一天实践队员就去感受了裱画的第一步工作——打浆,打出的浆糊的好坏,关乎到所裱的画的保存时长。好的浆糊可以保存几年之久,如果品质不行的,几天就会坏掉,如今的浆糊,捣浆,以前的面粉要洗筋,现在面粉比较精了,当然也不需要手工洗,现在都是去筋的面粉。可以直接用来捣浆糊。在打浆的同时,需要加入明矾,才能制作出耐久可用的浆糊。
同时团队成员也上手体验了一下打浆,打浆是一个纯手工活,需要极大的体力和耐力,实践团队队员捣了没几下就感到手臂酸痛,且因为打浆要加入明矾,面粉会发烫,还要时不时加入烧沸的水,一不小心就会烫到手,没有的多年经验,打浆也是很危险的。
整个“裱画”工作是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的,将裱纸整齐划开,要小心手指;裁剪裱纸要注意大小长度;托芯时要注意角度等等,注意事项繁多。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待了一个下午,看着裱画师傅一人“裱画”,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一点小小的声音,都担心会影响到他的工作。
当没有人参观的时候,师傅就会一个人在工作室里,安静地做着裱画工作,时不时会有裁纸发出的“沙沙”声,手工艺人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从古至今留有盛名的都皆是像王羲之那样的大家,裱画师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可是只有裱画师才能让这些字画已最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让画作展现它的生机供人们欣赏就是裱画师的职责和最大的赞美。
之后,团队成员也有前往苏州博物馆以及苏州博物馆古画修复工作室参观学习。
这一次的实践学习让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苏派裱画”的全过程,成员也希望裱画行业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