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大师生开展“残疾人就业”的调研和行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而在现实生活中,残障群体因些许缺憾,往往不被重视,置于社会边缘,成为最明显的弱势群体。2020年的疫情爆发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残疾群体的就业机会就更加少了。在此背景下,南财大师生开展“增能视角下残障人士的就业能力评估和就业保障路径研究”暑期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视频会议交流活动进展)
实践团队的同学在设计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在五省六地(上海、徐州、大庆、沧州、滨州和东营)展开调研。在每个城市,调研团队首先与残联取得联系,了解当地残疾人的就业宏观状况,并选择几家企业,了解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情况。随后在社区的引导下,与社区的一些残障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还有团队成员从残疾人创业新角度了解残疾人就业。
(团队成员实践照片)通过深入残联、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调查分析,小组成员发现的残疾人就业问题如下:
1、残疾人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有大量残疾人处于未就业状态,并且这种情况在农村更加糟糕,有的依靠政府的救济粮生活,或者仅仅通过亲戚的帮扶等过着惨淡的生活。由于残疾人有不同的残疾类型,因此他们在能力表现方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至于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2、残疾人在许多就业岗位上遭到排斥。绝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新人时,残疾人和正常人竞争同一岗位时,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还是更加倾向于选择正常人。
3、缺乏法律保障就业模式,无法适应就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残疾人的就业模式主要以集中就业为主,其他就业为辅的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转型,都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诚如世卫组织在“全球残疾人报告”中所言:“残疾人不愿意贫困,不愿意被排挤,不愿意与社会隔离。他们不愿意成为二等公民。”让残疾人拥有合适的、满足自身需求的工作职业对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对成员家乡残障人士就业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不仅为下学期大创项目的深化与升华提供了丰实的资料参考和社会支持,在推动小组成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领悟社工助人自助原则方面,更是起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作用。
团队负责人史昊表示:“残疾人拥有合适的、满足自身需求的工作职业对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据目前我们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残疾人就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任重而道远!”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后续团队成员将进一步与残联和相关企业对接,通过行动研究,选取若干典型个案精准对接就业岗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