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青年身上也背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鼓励学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富农有兰”实践小分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团队成员王晶晶个人小分队于9月1日-9月2日在福建省建宁县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实践调研主要在建宁县溪口镇高圳村的春花农场开展。
采访文旅产业带头人,讲述与石斛结缘的故事
2020年9月1日,小分队前往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高圳村的春花农场进行实地调研。据春化农场的陈氏创始人介绍,农场始建于40年前,目前春花农场占山地总面积为300多亩,主要种植黄花梨、黄桃、猕猴桃三种热销水果。2016年,农场创始人陈春花女士在海拔达1600米的岩石上偶然遇到花姿优美,清香扑鼻的一种草,陈女士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这种神奇的草就是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一”的铁皮石斛,其除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抑制肿瘤、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等药用功效。陈女士还了解到,目前铁皮石斛的珍稀种质资源濒临灭绝,于是她与父亲商量后在180多亩的梨树及杉树枝干上种了铁皮石斛。陈女士说:“在梨树和杉树上种植铁皮石斛的初衷,一是正好利用果园树干来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增加农场果树附加值,为民众带去更多高含量的产品,二是为了保存珍稀铁皮石斛的种质资源,为石斛种质资源的保护出一份力。”
图为果园中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
调查仿生铁皮石斛效益,感受“森林康养”产业氛围
陈女士带小分队去果园观看铁皮石斛生长情况。果园里,梨树和杉树上铁皮石斛生长繁茂且健壮,陈女士介绍说:“这些石斛最初都是驯化了1年的组培苗,在树上先生长3年,之后每年可采摘一次,采摘的石斛花、石斛寸金条等初加工产品等可使每年增加12万的收入”。铁皮石斛采收的时节主要在7月左右,据悉,高圳村共有100多户400多人,采收时期农场需要请当地近50多位农民前来工作,这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了当地10%的就业率,响应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积极肯定。
2020年7月,农场与福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福州文投集团爱心认养果园项目,目前已有100棵果树被认养,农场每年从认养的果树和石斛共同收入中抽取10%的金额捐赠给当地扶贫基金会,助力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
图为果园的爱心认养项目挂牌
采访基层工人,了解收入改变
2020年9月2日,小分队来到基层工人工作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制备水果干和石斛寸金条。据悉,工人们之前都是在家务农,月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在“春花农场”工作后,月收入提高到每月2500元以上。一位工人说:“多亏了春花农场,我们才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工人们对这种旅游采摘及休闲度假集于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认可度很高,对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充满期望,她们希望之后能有更多的新型农业产业引入到农村,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图为小分队成员王晶晶采访基层工人收入改善状况
花茂果繁,富农有兰。仿野生铁皮石斛兰科产业的引入不仅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使农场果树增加了12万以上的附加值,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显著改善收入水平,让村民们实实在在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此外,小分队在本次调研中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森林康养”新型农业潜藏的巨大魅力,体会到了现代农业与物联网的紧密关联性,这种将物联网与新型“森林康养”农业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也能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在自家门前脱贫增收。
此次三下乡实践调研,小分队受益良多,回校后也将理论结合实践,联系社会需求。“富农有兰”兰科植物团队将努力用自己所学去服务更多的企业及基层人民,砥砺前行,携手奋进,期望能在国家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出一份来自青年们的力量。
图为与创始人陈女士及其父亲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1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