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贵州8月25日电(通讯员 田一鸣 王天月)8月2日,苏州大学文学院从农村户址迁移“钉子户”现状看政策信任问题考察团队为进一步助力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相继走访调查了贵州遵义地区附近的枫香镇花茂村等地,探寻关于精准扶贫背后的政策信任问题。
百年陶艺,造就当地特色
从农村户址迁移“钉子户”现状看政策信任问题考察团队来到了贵州省枫香镇花茂村,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脱贫村。这里的脱贫主要依靠产业带动,母氏家族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经采访得知,母氏家族于清朝开始就世代做陶土工艺,至今已传承了140余年,属于当地名门望族。这个家族体系十分庞大,拥有当地最大的陶土作坊,以及不少良田、房产。如今,母氏陶艺馆已经被评为科普示范点。
母氏家族的产业以多样化为主要特点。他们不仅做世代相传的陶器制作,还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陶艺体验中心,并和遵义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实践教育基地,该体验中心获得了当地多项奖项。他们的陶器也在不断革新,过去陶器多为实用容器,对审美要求很低,往往只有质朴的造型,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人对艺术、美感的需求上升,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母氏家族也在造型上下了不少功夫。此外,母氏家族也做农产品除了耕种外,还制作麦面、苦荞面以及当地特有的麦酱等。团队采访了母氏家族中一位辈分很高的老太太,她是这一代传人一一母先刚的母亲,如今已是七十八岁高龄,她告诉团队成员,曾经花茂有几十家做陶艺的作坊,但延续至今的只有母氏一家。这样的成功和持之以恒、推陈出新是分不开的,如今母氏陶艺馆在交易方式上也有创新,来往的游客可以通过电话订产品,再以邮递的方式将产品送到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母氏家族将会与电商平台合作,让更多的人看到花茂陶艺的魅力。母氏家族在继承的同时,积极创新,成功走出了致富之路。
图为成员采访陶艺人。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鞠燃 供图
科技助农,铺就致富之路
在花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片的鱼塘、大棚、菜地,农作物有茄子、番茄、南瓜、苦瓜、青椒不等。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农作物都是当地合作社种植的,没有人会去偷采偷卖,因为这些作物属于每一个村民。在花茂村的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当地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这在未脱贫以前是很少见的景象。国家的扶贫政策,在一开始推行其实十分吃力,因为村民很难完全理解政策的好处,也很难产生信任。这就导致了政策无法推行,脱贫工作进行困难。花茂村的土质以黄土为主,比较贫瘠,为了让村民走出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产生政策信任,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科技帮农指导,建设智能的温控大棚,让村民们真正通过双手创造出财富,尝到政策的甜头。
图为合作化的规模种植。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鞠燃 摄
人文自然,促进第三产业
国家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鼓励乡村多样化发展。政府根据花茂村的人文和自然条件,支持花茂村发展第三产业。遵义地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苟坝会议会址是如今极具历史价值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前来。枫香镇的地质条件又孕育了丰厚的温泉资源,枫香温泉是国家AAA级温泉,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AAA级温泉。二者结合,形成了十分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花茂村也充分利用这一条件,进行旅游宣传,做旅游建设,许多村民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在自己家开设山庄、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农家风味游获得了许多游客的青睐。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带动了花茂村的经济发展,是花茂村脱贫之路的重要一环。
图为花茂的旅游业。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鞠燃 摄
为了脱贫致富,传统产业立足当下、应时而变的同时,“政策信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人民信任政策,政策才能顺利推行,从而走上致富之路。脱贫攻坚道阻且长,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其过程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应予以重视,并汲取经验教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2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