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9日下午,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按计划来到了位于苏州姑苏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进行探访实践活动。
昆曲乃百戏之祖,发源于十四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改良而遍及全国,自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为全盛时期。此后出现“花雅之争”,以民曲为代表的雅部败退,昆曲艺术逐渐走向哀落,其生存空间重新退回到了江南民间。时代太繁荣,时间太短促,当下的我们有太多情感不缺乏强度,却缺乏表达的方式。靠昆曲寄情、以琴谈心的,现在还有几些人许呢?
在现代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一再陷入困境,昆曲艺术自然不能独善其身,面临濒临灭绝的危机。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结合当代社会和人们的需求而发展的,在昆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鼎盛到落寞,与昆曲本身内容是否适时革新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我们对昆曲在当代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做了一系列探究。去中国昆曲博物馆实地考察成了我们此次实践的重头戏之一。
我们从博物馆正门口走进去,看到的是与我们印象中别的类型的博物馆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的外观并不算很大很气派,更不能算现代化,带着古韵的低调朴素,这样的亭瓦式建筑却恰恰与昆曲的内涵特色两相呼应。
往内走去便是门厅。门厅宏伟轩敞、色彩明丽,两侧各有亭阁式吹鼓楼一。歇山顶,山面沿街,是全国罕见的古典礼意式建筑。
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这好大一个戏台区了!这样的古典戏台可谓是戏台区整个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了。特别是戏台上的穹窿藻井顶,大红底色,镶黑泳金,顶壁花板雕刻精巧,盘旋向上凝聚在穹窿藻井顶端铜镜片上。这不仅体现出高起的古典建筑艺术,而且显示了科学地运用声学原理使之能产生余音绕梁音响效果的绝妙构思。只可惜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各类演出都因为现在特殊的形势暂停了,没能身临其境地观赏体会。
据门口的参观手册介绍,馆内现辟有昆队评弹、苏剧和古典民族乐器四个陈列室。目之所及的这一件件一排排实物、史料,一张张图片、解说,充分反映出苏州是昆剧等中国古典戏曲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甚至可以看到清乾隆年间的手抄本《牡丹亭·游园》,还有一套24只的古代宫廷乐器双音编钟。
昆曲的服饰算是陈列区最让我们赏心悦目的一块了!它的服饰风格相对京剧而言,少了一份辉煌,多了一份沉着;少了一份奢华,多了一份恬淡,与昆曲的特色相适应。那戏服上的一针一线,多是绣娘亲手绣制,丝线绽放的花朵在舞台上流淌出若隐若现的柔和光泽。
总听老一辈的人说听昆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增进修养,却从不明白个中道理和缘由。这一次实地探访却让我们每一个人对这古老的艺术赞叹不已。昆曲不是博物馆里的陈迹,也并非沉重的遗产,它是数千年打磨出来的珍珠,是时间无法消磨掉的,是那片光亮圆润中的璀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昆曲艺术需要运用商业化的手段将自已进行包装,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自我创新,走进基础教育,不断挖掘和培养昆曲艺术的受众群,让古老的昆曲艺术富有生机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3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