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段泽徐 金秘 胡艳)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岱衢族野生大黄鱼一度是舟山最耀眼的水产金名片,但由于近年来的过度捕捞,使它从“年产万吨”到“千金难求”。野生大黄鱼为什么几近消失?如何才能使它重获新生?带着这些问题,2020年7月2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揽月”调研团暨共青团舟山市委“探索舟山未来发展路径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舟山东极镇青浜岛,以“舟山大黄鱼产业”为主线,就“海洋科技如何助力渔业资源修护进而振兴渔村振兴”展开深入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走访了东极镇青浜岛渔村、浙江海洋大学建设在青浜岛西风湾的蓝色粮仓实践基地,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采访当地渔民等方式来初步了解东极岛的新型产业融合模式以及技术革新给当前渔村经济、海岛经济所带来的改变。舟山有着独特无法复制的海岛资源环境,在创业创新中企业怎样利用好舟山这一份独特,如何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形成自身的产业优势,将自身打造成“名牌”是调研团的关注点和切入点。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东极镇西风湾深海网箱实验基地实地走访,观察岱衢族大黄鱼养殖情况,并捕捞样本。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深水网箱附近观察分析养殖大黄鱼。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海上检查大黄鱼饵料。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东极镇居民交流对话,询问当地大黄鱼产业发展情况。
图为正在休息的渔民接受调研团采访,并表达对大黄鱼产业未来的展望。
图为东极青浜岛码头上正在作业的老渔民。
图为东极镇渔嫂织网劳动的场景。
图为调研团成员向东极青浜岛渔民宣讲智能养殖新理念。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深海网箱实验基地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4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