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保护在青年————探寻全国五地皮影戏见闻

作者:董斓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教育部办公厅在2018年12月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由此可见,我国对皮影戏的保护工作一直处于持续进行状态。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皮影戏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特此,我们五名团队成员在腾讯会议视频会议室,提出并最终确定了我们团队的调研主题——“非遗保护在青年——基于全国五地皮影调研”。团队成员分属于全国五个省市地区,对各自家乡的皮影文化进行调研,尽可能对皮影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本次社会实践能够让身为新青年的我们了解皮影、走进皮影,与皮影戏深入接触,利于皮影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也有助于发现了解皮影戏传承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帮助皮影戏文化传承扫清障碍,优化传承环境,进而有利于为小康路上补齐文化板块。为了调研新阶段我国对皮影戏的保护程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探寻大众对皮影戏的认知与了解程度,本团队各位成员,带着对皮影戏的好奇与期盼,在各自的家乡寻觅皮影戏的发展与保护踪迹,同时开展了关于公众对皮影戏认知情况的线上问卷调查。

新冠疫情之下,线上问卷调查即满足了居家防护隔离的需要,又满足了小伙伴分居五省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需要,每位小伙伴都积极发放问卷,努力让回收的问卷基数达到一定量,得出更加客观符合实际的数据,掌握社会普通大众对皮影戏的了解程度。

线上问卷之后,小伙伴们根据自己家乡皮影戏的现存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疫情防控等级和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了出行时间,对各地的有关皮影戏存在的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调研,并走访询问普通群众对皮影戏的看法。

首先,是关于辽宁省大连市的皮影戏保护调研见闻。我们的队长董斓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大连群众艺术馆,参观了皮影作品、亲眼见识了皮影戏中的伴奏乐器和皮影戏本,通过讲解也了解到这些展品是大连地区著名的复州皮影剧团提供的,同时该团也非常注重皮影的传承,在多所小学建立了皮影戏培训基地,为皮影戏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令人惊喜的是这里还有皮影戏体验环节,董斓同学亲自上前体验了如何在幕后操纵皮影,感受到皮影独有的魅力——四根线就能让将皮影人物栩栩如生。通过对大连市的群艺馆的实地调研,以及街头采访大连市民,队长发现人们对皮影的了解程度不高,其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也意识到关于非遗文化的转型与保护的问题,皮影戏需要向新的方向转型,使其能够更好地被传播发扬,创造出新的经济、新的价值,为精巧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次,是对湖南省攸县皮影戏发展现状调研见闻。队员李清同学通过互联网检索到攸县的贾山皮影被列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检索关键词“攸县皮影”,发现了攸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出的一篇新闻稿,然后通过该篇新闻稿下方留下的联系方式,很幸运地联系到了攸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局长,并预约了访谈时间。李清同学很早就从从乡下赶到县城人民政府,一路风尘仆仆,最终与文化和旅游局的局长访谈半个小时。通过和局长的访谈了解到,攸县的皮影主要流传于贾山、丫江桥、石羊塘、黄图岭等地区,其中贾山皮影戏在2006年就列入了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贾山皮影戏采用湘剧和花鼓戏的唱腔,以攸县地道方言道白,夹杂许多俗语俚语,演出内容多以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题材。在这过程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梦古乃脱贫记》、《敬老尊贤》等作品。令人庆幸的是,局长将文化馆馆长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队员,李清同学又和攸县文化馆的陈馆长进行了半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通过这次的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到,攸县大概有7个分队的皮影小分队,每个分队大约有5个人左右,总共大约有35个人左右传承和发扬着攸县皮影戏,但是这些皮影艺术者都是兼职。往年,攸县的皮影戏会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例如送皮影进校园,送皮影下乡,送皮影进景区等等,除了这些公益性的活动之外,还会有一些商业性质的活动,例如房地产开盘的时候有些也会邀请进行皮影戏的演出。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一系列活动都暂停了,陈馆长也告诉我们,攸县最近在兴建皮影馆,到时候就会有固定皮影戏的演出平台。但是由于攸县的皮影戏独具方言的特色,外地人很难听懂,所以攸县皮影想要走出县城,走出省城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皮影戏的内容由于没有融入一些现代的特色,也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值得期盼的是,通过送皮影戏进校园活动,同学们的反响很好,都对皮影戏有浓厚的兴趣。李清同学,通过一天的走访,了解到攸县的贾山皮影戏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美好的,不过由于相对科技的发达,现代媒体的发展,贾山皮影戏的进一步发展还是需要有更多现代元素的融入。另外一个就是需要解决语言交流沟通的障碍问题。这样贾山皮影戏才会越走越远。

再次,是关于山西省西安市皮影调研见闻。队员张玉沛同学最终决定去陕西省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进行了参观,走进传统艺术皮影的世界,感受光影之下的皮影艺术。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针对明清时期皮影收藏的文化机构,藏品以陕西东路皮影为主,以及部分灰皮影精品。西安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西安曲江西安音乐厅北侧,进入馆内,黑色墙面与灯光的配合,把参观者的目光立即就吸引到一个个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皮影上。这里展出的皮影,大多是明清时期存留下的皮影艺术品,除了皮影班社常用的演出皮影之外,还有制作工艺已经失传的灰皮影。馆内展出皮影样式丰富,艺术鉴赏性高,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在队员于陕西省西安市清代皮影戏博物馆的探访中,看到的前台是绚丽丰富的,而后台紧锣密鼓。一块白布,若干皮影人物,一拉一扯一唱,操作皮影之人胸中自有丘壑,脑中早已刻画出刀光剑影的战场,策马扬鞭的潇洒人生。既要操纵影人,又要能说会唱,还得乐器伴奏。在方寸舞台上,皮影的武打上下翻腾,出神入化,文戏则缠绵悱恻,激昂慷慨。而这光影背后,却是一个个有着精致手艺、指头灵活的手艺人,在守护着这些即将失传的文化财富。他们是工匠,更是传人。“皮影本是灯下魂,只看影子不看人。若要四人刀马动,你先练上十年功。”

然后,是关于河北省保定市的皮影戏调研见闻。队员任凯丽同学经过网上查询,最终将皮影戏调研地点确定在保定市博物馆。不过由于疫情影响和保定市博物馆新旧馆交替因素,旧馆已经暂停使用,新馆暂未开放,很遗憾没能去保定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不过,队员通过对保定皮影戏的发展史的搜集梳理发现,在中国皮影历史上,还有着保定光彩的一页。保定流行两种皮影戏即“老虎调”、“涿州影”,大致产生于明代,兴于清代,衰于民国初年。现在北京、唐山,甚至承德、辽宁一带的皮影的来源就是涿州的皮影,1957年青年节,毛泽东也观看了皮影戏寓言故事《鹤与龟》和《鹬蚌相争》。然而,皮影戏在保定基本处于没落状态,个人也并未获取到对皮影戏保护的相关信息。我们小队对保定皮影戏的没落表示非常遗憾。一方面为保定皮影戏的淡出表示哀伤,作为影响华北地区皮影戏的缘起之地皮影戏却无迹可寻,而后起之秀的唐山在保护方面发展的很好,2005年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的举办正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古都,戏曲历史可以追溯到金代的院本,顺历史长河而下,元曲杂剧也异常兴盛,明代杂剧演出盛况,清代又有了皮影戏曲的繁荣发展。戏曲发展良好的保定府,却出现了皮影戏没落,令人感慨唏嘘。在哀叹保定皮影戏曲没落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为了繁荣文化,陶冶市民情操,保定市的群众艺术馆发展良好,定期举办文化活动邀市民和业内名人参与,新的保定博物馆正在筹备开馆,以文化名人关汉卿命名的独立的戏曲剧院——关汉卿大剧院将要投入使用,保定也在为保护自己的历史文化努力。

最后,是关于山东临沂的皮影戏调研见闻。队员王序同学通过网络检索与询问周边公众,发现山东皮影戏曾流行于山东枣庄、临沂、青岛烟台一带,但是现阶段临沂皮影基本处于没落状态,队员也并未检索到有关临沂皮影戏的保护情况信息,当地博物馆、文化馆也并没有有关皮影戏的陈列。但是,通过考察临沂市级非遗项目“沂蒙小棉袄”。2013年,青年企业家吴照京选择回乡创业,他选中了这一产品。我们采访了他本人得知,当时的小棉袄常以粗布和棉花作为原料,而且要经多道手工工序缝制而成。虽然保留了珍贵的手制文化价值,但是产出效率低,花色土气,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产品的推广也是举步维艰。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吴照京带领当地妇女锐意创新,在坚持传统手工缝制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将传统缝制手法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我们在当地的工坊看到,当地的妇女们一针一线,认真细致,而另一侧则摆放着当地聘请设计师们设计的现代图样。正是凭借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路径,小棉袄得以走出山村,成为了当地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

通过对五地皮影戏发展现状调研,我们小队发现了许多皮影保护存在的问题,比如戏曲方言唱法难以走出当地,戏曲文化古城的影戏走项目没落,也有地区的皮影戏如昙花一现在历史洪流中消失不见。当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让人满怀希望的保护措施与做法,比如用数字化形式展现皮影,通过公益表演皮影走进课堂,独立的博物馆让大众亲身感受皮影戏、走进皮影戏等等。总结来看,皮影戏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两个大问题。

首先是传承问题。皮影戏重视传承人,让非遗技艺能够实打实地“有人可传”。皮影戏面对着传承人数量少,流派繁杂,与日常生活直接关联少,年轻受众群体较小等处境,如果不重视传承人的培养,皮影戏将会走向不断没落的老路。

第二个是创新的问题。皮影戏的人物,角色,故事基本脱胎于历史故事与评剧,其实面临着推陈出新的问题。央视曾经利用皮影戏来对公序良俗进行展示,至今回看仍旧是公益广告中的佳作。或许皮影戏也确实需要一部或几部与时俱进,立足当下的新剧本,而不是继续穿着历史的衣服了。此外,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保护模式可能是未来皮影戏保护的合适选择。

在娱乐形式极大丰富的时代,皮影戏的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任何古老文化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转变,等待它的一定是繁华褪尽后的消亡。拯救非遗皮影戏,保护传统文化是一种责任,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门艺术,而更多地是遗弃了一种文明、智慧和财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调研活动。这支由十余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小队分工合…… 江苏海洋大学食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 江苏海洋大学食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贵州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以苗绣织梦,情暖化屋村

在这次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禁毒防艾宣传和民族文化调研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汪恕有滴醋厂

2024年7月8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参观汪恕有滴醋厂活动顺利开展。首…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2024年7月6日上午十点,本次“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

最新发布

民法典与数字文化发展
数字文化涵盖数字技术所衍生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等数字文化或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各类“网红”纷纷涌现,并催生了巨量的网络交易行为…
民法典针对疫情防控增加新内容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其中,合同编共计526条,占到民法典总量的约2/5。”谭启平表示,民法典合同编在以往合同法规定的15种典型合同基础…
湖北学子三下乡;不会辜负好时光
看着聊天对话框里,不断跳出家长打出的“老师幸苦了,老师再见!”字样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为期三个星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就此结束了,也要和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们告别了。说真的,一下子从“三下乡”活…
宣传《民法典》,永远在路上
清晨的太阳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杨柳村,开始了新一天的民法典知识普及宣讲工作。图一:志愿者们于清晨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杨柳村秦聪供图志愿者们将准备好的几本《民法典》送给社区委员会,向他们这几…
湖北学子三下乡;点滴回忆,不负相遇,共同成长
为做好疫情期间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实践队开展了暑期支教活动,为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同学们提供线上支教帮助。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教学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周,我们和学生…
关于“五四”寄语精神感悟所得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位青年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敬业就是爱国,要用敬业精神去体现爱国之情。从古至今,大凡成就伟业者,无一不是从敬业开始。鲁迅先生崇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使敬业…
湖北学子三下乡;我给予你三月春光,你给予我四月桃花
蓦然回首,三周的支教已经过去。在这段时间的支教旅程中,我教给孩子们知识,孩子们带给我欢乐,也让我收获很多,欢声笑语,交流问答,我们共同成长。第一天上课是紧张激动的,对于第一次当老师的陌生感让我…
对井冈山革命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
对井冈山革命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钢屺矗成一座历史丰碑,星星之火,已在中国的万水千山燎原。站在新的征程,回眸红土地,连绵井网正在发出深邃的回声。泽东旧居简朴的油灯,朱总令挑粮上山的扁担,还有“红米…
湖北学子三下乡;支教生活不停拍,每时每刻都精彩
微尘出行志愿队,今年的出行方式不太一样,在这个七月八月,通过云课堂的方式在家就能实现我们的支教活动,即使结束后感觉像是一场梦,但心里却仍旧耿耿于怀。孩子们的笑脸,属于他们的课堂,腼腆的相遇,珍…
湖北学子三下乡;乡村深处,寄予希望
在教学的这段时间里,我陪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讨论。我觉得我们志愿者老师就充当了老师这样的角色。线上教学只能靠孩子们的自觉,而这时让他们主动对学习感兴趣才是有效的办法,所以我们会尽力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