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社会难题。8月3日至8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队员返家乡山东省德州市田楼村开展以留守老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成立留守老人互助组,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老有所依,爱暖夕阳
8月上旬,实践队员对田楼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结构、文化教育程度、生活费用来源、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基本了解,重点走访了村里的几户留守老人。
在丧偶独居八年的张俊兰奶奶家,实践队员了解到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情感需求问题凸显,这也是老龄化社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患风湿和高血压的李兰英奶奶家,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农业种植劳作无法保障。实践队员通过组建的“互助组”塑造具有“家庭氛围”的环境,使就近的留守老人们互相分享,互相支持,拉近农村留守老人彼此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图为8月3日走访田楼村李兰英奶奶家 (张辛欣 摄)
实践队员在村支书的帮助下成立了留守老人互助组,搭建就近农户网络,使就近的亲戚或邻居定期拜访,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每天打电话,保持频繁交流。留守老人们互帮互助,满足精神生活情感需求。
化身田间指导小能手
下乡前实践队员对山东省禹城市的农业种植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针对禹城市的生产种植现状做了简要的SWOT分析,禹城市粮食作物种植具备面积大、产量多、消费供求量大的特点;因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又具备较充足的光、热及水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地,如褐土、粗骨土、棕壤及潮土等多样的土壤类型,有益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旱涝频率较高,其中旱灾居山东省各种自然灾害的第一位,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在与村里的爷爷奶奶们交流和学习中,实践队员发现村里的老人们常常将二十四节气与作物的种植结合起来,比如时常听到村里的一句农业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说的是小麦的播种时间,大约在10月中旬左右。
图为实践队员在玉米地实践(张辛欣 供图)
除此之外,村里人在施肥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农村有很多农民不识字,对化肥的施用期、功效、使用方法并不明确,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既造成肥料的浪费,又没有达到生根、除病虫害等想要的效果,甚至今年村里有农户因为化肥农药施用不当,导致几乎颗粒无收,这对以种地为生的广大农民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这也体现出了科学耕作的重要性。实践队员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学过的农学知识,向老人们阐述了什么是基肥、种肥和追肥,介绍了玉米施肥的时期和方法,以及若干注意事项。
贡献施肥小妙招
在帮助留守老人施肥的过程中,有不少玉米碎末会弄到头上,天气闷热又没有凉风,而更糟糕的是玉米叶时常会刮到脸、脖子、胳膊等身体部位。所以村里的人们常常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帽子进行施肥。但帽子只能起到防止玉米碎末弄到头上的作用,对脖子和脸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实践队员想到了用人们买地瓜时常用到的袋子作为防护头套,其优点是致密度比装玉米的网袋更高,也更为柔软,防护效果更好;由于有很多小网格,透气性很好。
图为玉米地施肥防护头套 (张辛欣 摄)
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难题,体会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农学知识仍需普及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图为互助组的老人们 (张辛欣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0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