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家乡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8月16日至8月23日,数学与统计学院琼坑爱心小队深入琼坑村,通过线上查阅资料、网络交流与线下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为乡村环境保护建设出一份力。
琼坑村是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北部的一个行政村,作为全省首批20个“移民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和翔安区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村”,琼坑村一直在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近来,琼坑村结合农村实际,开辟出一种村民能参与、面上能推广、长期能持续、财力能承受、效果能保证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新模式。基于此,琼坑爱心小队与村干部沟通,通过亲身参与,为新模式的推行助力。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结合实际,删繁就简,采用“两色桶”进行源头分类
琼坑村结合农村实际,将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采用的四色桶简化为“两色桶”,极大方便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家庭妇女和老人进行垃圾分类操作,减轻了源头分类压力,有效地帮助村民克服全面推广垃圾分类的心理障碍。
琼坑村的每家每户门前的角落里都设有一个绿色、黄色的垃圾桶,上面印着“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字样,底部还有一个数字编号。这些垃圾桶上表明了责任岗和固定编号,对应着家庭户的门牌号。琼坑村还在部分垃圾桶旁设立“党员家庭联系户”的牌子。这是该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按照就近、方便原则,与村民结对子,以便把垃圾分类知识简单明了地传达给村民。同时,这些“两色桶”边上专门设有固定铁架。这是为防止野猫野狗翻倒垃圾桶,造成二次污染而设计的,非常适合农村的实际,耐用实用。
(二)层层分拣、跟进落实,确保分类准确到位
除了鼓励家庭从源头分类外,琼坑村每天都有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还有督导员定点再次分拣,采取三级分拣模式,确保垃圾收运日产日清,不留卫生死角。
在各户村民进行家庭源头垃圾分类后,琼坑村的保洁员会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并在现场对“不可腐烂”垃圾中少量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分拣装袋,不仅能彻底解决分类不到位的问题,还能让农户通过现场看到分类收运过程而学到垃圾分类的细化知识。
除此之外,琼坑村里还配有入户督导员,上门检查农户分类情况,跟进落实,逐户突破,有效提升源头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多措并举、科学处置,实现垃圾就地减量
琼坑村不仅有效推进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的工作,还采取多项措施,科学有效地处理村里收集起来的垃圾。
琼坑村在琼坑村与莲塘村交界地带,设置了一处占地约450平方米的阳光堆肥房,主要针对分类出的厨余垃圾进行太阳能阳光堆肥。通过添加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就地快速分解有机垃圾。通过阳光堆肥房,每吨厨余垃圾可产生0.1-0.2吨有机肥料,可用于林地增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了提高厨余垃圾处理量和处理效率,还安装了一台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利用机器辅助破碎、控制含水率、搅拌菌种,对秸秆、菜叶等农业垃圾进行发酵堆肥,产生的有机肥也可用于林地增肥。
琼坑村还在村委会旁设置了一间约10平方米的环保小屋作为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暂存场所。琼坑村建立回收制度,规定每月25日村民可将灯管、废弃电池、过期药物放到这里,从而获取相应的积分兑换牙刷、抽纸、肥皂等生活用品,这一措施颇受村民欢迎,调动了村民的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琼坑村拟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在垃圾分类工作所带来的整洁干净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艺术化提升改造,打造彩化、香化、美化的多样性植物公园,并整合本村已有的公园、荔枝林等打造美丽的新琼坑。
此次活动让成员深入了解并参与了村子的“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对各种不同职责岗位的尝试,意识到任何看似简单的举措实则需要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同时帮助成员拓宽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思考、解决问题。虽然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成员对于环境的保护、对于家乡美丽的守护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会继续参与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2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