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为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学生的素质能力,地理科学学院院团委组织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院团委的号召之下,以王思嘉为代表的十二位同学组成了以“共克时艰”——重点省份抗疫情况综合评价为课题的暑假实践团队,南师大共克时艰实践小队全体成员,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上学习交流进行了实践活动。
团队于2019年6月30日招满12位成员,并于2020年7月21日在线上开展了第一次会议,全体组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伊始,组长王思嘉首先说明了本次会议的目的,紧接着深入会议的最主要内容,即明确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分配,具体落实到任务分组,小组分工,上交时间,落实情况,后续跟进内容等细节,大家积极献言献策、踊跃发言。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最终制定了一套全方位完整的方案。至此,会议明确了每位成员的分工,并在队内再次划分了四个小组搜集不同方向的资料进行调研。
8月1日,团队部分成员在线上进行了第二次会议。首先大家先对过去几天内查阅到的资料进行了分享讨论,每位成员对接下来的任务都有了大致了解。再对分组之后接下来每个人的任务进行细致的划分,包括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并规定截止日期。之后,队长王思嘉强调了截止时间、任务要求、调研中各成员的具体任务(如拍摄图片、视频、文字记录等)等问题,同时关注大家的时间安排,任务难度。
小组同学利用RStudio等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方面主要从从疫情严重程度、对外支援程度、应急反应速度与重视程度等方面入手,可以通过对所能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了9项数字评估指标,分别为确诊人数、接纳新冠肺炎病患医院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治愈率、支援武汉人数、从12月27日至一级响应天数、一级响应调制三级响应天数以及省市新闻发布会数量。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得到各个省份的综合抗疫情况得分并进行分类,以得出各个省份的所做的优势及不足之处,通过其结果,小组成员得到了科学的各省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排名,并在资料查找的过程中,再一次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决心和气魄。其中所搜集得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类互联网站、丁香医生以及新浪新闻。
在此同时,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当代青年爱国责任心,树立以人为本的坚定信念,同时为了表达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向日以继夜的逆行者们的敬仰和歌颂,我们共克时艰实践小队决定用我们最真挚的声音,用最真心地祝福,用我们的朗诵一份传递力量,直至今天,战疫仍在继续,仍然有人奋勇抗疫,希望通过小组成员的声音去致敬最美的逆行者。
调研之旅正在继续,小组同学为此次疫情各省份疫情情况制作了疫情地图和疫情增长图表,并分析了不同省市疫情增长情况的原因及差异,更深层次的明白了在疫情面前生命的渺小和脆弱,抗疫人员的辛苦和付出,也明白了疫情尚未结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又要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采用科学方法,也想通过小组成员对抗疫地图的制作更加充分了解各地疫情的发展情况,并根据不同地区分析出最为合适的疫情防治方法,为接下来不再出现疫情反弹和疫情小规模爆发打好基础,同时吸取经验教训,发现传承有力的抗议措施,防患于未然。
与此同时,幕后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对于本次活动的内容细节,本队在多方面展示进行了展示,在南京师范大学“共克时艰”——重点省份抗疫情况的微信公众号和易班网站上发表了相关推送;在南京师范大学阳光网、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院网以及爱开大学生等网站上发布了多篇新闻稿件;将后期剪辑制作的视频发布在微博、bilibili、抖音等社交平台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浏览点击量;并且对此次活动制作了精美的总结ppt用以开学后在院内进行展示。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有效地锻炼了能力,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生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困难,如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问题,队员们的分工合作问题等。但是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本队队员一直保持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良好态度,大家齐心协力,不辞辛苦,使得所有困难迎刃而解,也最终使得活动圆满成功。每一位成员都收获颇丰,不仅掌握了许多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与同伴沟通交流的处事能力,更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端正了今后的生活态度,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队员们能以更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
最后,希望我们的视频与文章可以让更多人与我们一起成长,了解更多的疫情知识,在疫情面前表现出中国新青年的魄力,少年尚未佩剑,转身已是江湖。希望小组成员通过这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也能够渐渐成为大国栋梁,在国家的领导之下全副武装,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负重前行,为人民的生活保驾护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7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