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感悟 day1
走鬼
在广东,“走鬼”几乎家喻户晓,几十年前,它是流动小贩违法摆卖时,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后来被人们当作无牌流动小贩的代名词。
流动小贩在很多城市里,就是一个近乎“过街老鼠”的角色,他们的生存境况是充满艰辛甚至让人同情的,新闻中所提到的将“流动小贩”称之为“走鬼”,虽然是广东的一句由来已久的俗语,但也从一个侧面对“流动小贩”的生存处境做出了真实而形象的“注解”。城管的打击与罚款是制约这个就业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如以前报道过的——有的城管没收流动小贩的物品如同掠夺,有的城管甚至私分“战利品”。在小贩看来,这简直是“鬼子进村”。于是,小贩天天逃城管,在城市的街巷间展开了“游击”战。
我组收集了很多小贩的资料,知道许许多多的商贩都生活不易,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求他们好好读书,以后别没文化继续摆地摊。
在地摊经济在今年火热之前,这就是地摊”走鬼”们的生存现状,他们大多迫于生计,不得不经营地摊,他们要求子女要有更好的发展,说明他们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因此这门行业青黄不接,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从普通人的视角,我们似乎或多或少对摆地摊投去了歧视的眼光,并且还有城管等种种规则的限制,在地摊经济火热之前,行业前路暗淡。
Day 2
江湖儿女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这本来是武侠小说女的大侠风姿,但我更想拿来形容摆地摊的各色人们,正式他们的各显神通,搅动了城市风云,使城市风貌变得多姿多彩。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潜移默化了人们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习性。风里来,雨里去,晴时来,夜归去,他们促成了城市的基础消费,他们构筑了城市最为稳健的地基。
小王是卖盆栽的,是从1688上网购进的货,他摆地摊是为了感受国家的地摊经济带来的变化,他说他不是想挣钱只是单纯的想体验体验地摊生活,他回忆到,他小时候家乡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夜幕升起,华灯初上,沿着河畔,两岸都是摆地摊的人,有卖日常用品的,有卖小首饰的,有卖茶叶的等等,他说感觉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可以在地摊上采购到,所有生活的热闹劲儿都可以在地摊上面感受到,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们交错往来形成了城市一道别样的风景。东方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见一时胜况,但后来,随着城市卫生建设的整改与文明城市的构建,摆摊的商贩渐渐少了,甚至不见了。小王如是回忆到,他希望再次使城市有一种新的生机,所以加入了摆摊。
的确,或许我们都会认知到,随着政策的推进,有些东西会慢慢改变甚至消失,但随着政策的革新,某些东西又会慢慢复苏,成长。
小李是搞餐饮的,卖的是冰粉,凉糕之类的夏日饮品,她讲到她原来是摆地摊的,可随着整改,不允许摆摊了,她另找出路,加入了卖冰粉的行业,她说和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原来从事地摊行业的人有的去工厂打工了,有的回家务农了,也有像她这样,换种工作继续生活的,对她而言,摆摊是为了生活。当问到地摊经济重新火起来了时,她表示没太大的感觉,但看到摆地摊的人多了起来,她感觉还是挺开心的。
像小王、小李这样的地摊人还有很多,他们经历了城市变迁,生活变迁。但管他黑云翻墨遮山,白雨跳珠入船。他们依旧在浪中。江湖儿女,如是而已。
Day 3
吆喝
要说地摊给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吆喝,有日常的叮糖,叮糖,叮叮糖人一听就知道是卖麻糖的(麦芽糖),又或者竿竿穿豆花,豆花穿竿竿喽,这就是卖豆花的,乒乒乓乓啊,摆麟圆啊,这就是摆各种小物件的……
与其说吆喝是一种销售手段,不如说吆喝是一种习俗传统,也是从上一代继承,下一代延续。当然,在互联网时代盛行的当下,吆喝也多出了许多新意,就比如很火热的许多网红吆喝,像窝窝头,一块钱四个,嘿嘿;谁买小米;或者网红带货买它买它买它等等。这种新奇的叫卖方式,既招揽了顾客,又扩大了名声,也得益于互联网,催生出地摊的各种新形态,使得地摊在新时代中依旧焕发生机。
总的来说,吆喝是地摊催生的一种谋生手段,但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一些好的吆喝渐渐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行业的一种标签于象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吆喝为这个传统的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顾客们就这么“呼之即来”、“招之即去”完成经济的流动。一个个“买”与“卖”就在吆喝声中被串联了起来……
Day 4
鱼跃龙门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摊经济突然火了起来,甚至还有城管给小贩打电话叫小贩去摆摊的。如果是疫情之前,有人讲地摊经济会大火,听的人估计只会当听笑话似的会心一笑。哪些今年因为各种突然的变故导致了一场摆地摊的热潮,果真是时势造“英雄”。
首先,是地摊的形式得到了变化,更多的城市愿意给地摊留“地盘”,开设了专门的摆摊位点,甚至还有城管打电话叫摆摊的“极端情况”出现。无不彰显着地摊的“地位”在稳步提升。
其次,摆摊的人群发生了变化,B站有一段叫“翻滚吧后浪”的演讲,被网友戏改为“摆摊吧,后浪”,虽是戏改,但也反应了当下形式,越来越多的“后浪”涌入了摆摊的行业,特别是大学生。摆摊可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而正式这些后浪的涌入,改变了地摊的样貌。让我们一提到摆摊,脑海里闪过了不在只有大叔大妈,而更多的是“精神小伙”,“豆腐西施”这样的年轻貌美的角色。
最后,摆摊的背景发生了变化,既然摆摊依旧走向“国际化”,那行行攀比论资排辈可少不了,自然而然也认了许多大佬,提升资历。李嘉诚,著名企业家,摆地摊出身。吴京,著名演员,摆地摊出身。马云,著名首富,摆地摊出身。此等大佬不知几何,大有一种你没摆过地摊还想赚钱?做梦!的趋势。这个人们以前觉得低下的行业一经背景衬托,一下就变得高大上了起来,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更多得认可。
鲤鱼终有出头日,一跃龙门变化龙。当然,这鱼跃龙门只是地摊经济的第一步,要想长远发展,不跌落龙门,还得在疫情的风口上加大建设与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摊经济的热度不是昙花一现。
Day 5
未来展望
经济形式就像下棋,局势瞬息万变,你想要洞悉形势,在其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长远的未来发展计划与展望。地摊,这个新生的经济体能否在未来的环境里继续更好的生存,在我们看来,要看我们能否做到呵护与妥协。
首先,地摊是否能合理融入城市。地摊一直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城市经济的缩影,一个地方的地摊能否生存下去,得看它是否能合理的融入整个城市,要看它能给城市带去什么。一个城市开始推进地摊经济,它会分析地摊的种类是否繁多,客流量是否够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少。同时它会考虑城市风貌问题,城市卫生问题,甚至是城市治安问题,交通问题。一个地方的地摊能否生存下去,就得看对于这些问题一个地摊的兼容程度。对于交通问题,得有专门的摆摊点,同时收取摆摊费一方面解决了卫生问题,同时城市可以加大对摊位点的宣传解决客流量与经济效益的问题。我组认为,甚至统计地摊种类,安排摊主去哪摆摊这也是城市规划问题。摊主的归摊主,城市的归城市;在多种问题的交织下,、会产生许多新的岗位,比如城市地摊规划与管理员啊,地摊开放后更多的摊主啦等等,许许多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看国家是否能包容地摊,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地摊很依赖“个人能力”,我想这也是地摊行业为什么出“大佬”的原因,地摊的收入是起伏的,不确定的,市场的一丁点变动都可能对地摊造成打击。所以我们想是否能有合理的政策给地摊更多的一点关怀,比如地摊实名制,每个摊位限定几个摊主,谁没来摆摊,我们能否询问一下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政府是否能帮一帮,同时,能否定期对每个摊位点开展集体讲座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更多的经济学知识,使得摆摊的整体素质被调动起来。使得更多的地摊更容易存活于发展。
最后,看地摊能否融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什么?是互联网是5G是更加快速便捷的时代,人们买东西都喜欢网购,因为方便,便宜,快。那么地摊能否成为网红经济的一部分呢?答案是可以的,层出不穷的网红摊点便验证了这点。当传统的遇上了现代的,它们产生会产生碰撞,但更多的必须是传统的妥协于包容,这也才更有利于发展。对于地摊也是如此,结合互联网是否能使卖东西更有新意?是否能与互联网商家联系沟通成本?是否能寻找到更有效益的互联网地摊经济之路?这都是每一个摊主甚至政府应该思考的,因为好的发展方向并且坚定的执行下去,才是一个行业走向未来的最好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