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古老文化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 作者:高桥凉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各少数民族不断地被同化,民族文化在逐渐消亡,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苗族麻线纺织技艺正面临着逐渐失传,后继无人的现状。在2019年,文山市申报的苗族麻线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国家的保护并不能使苗族麻线纺织技艺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同时本次的实践地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于2020年刚刚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基于以上原因,本次活动选择苗族麻线纺织技艺这一选题。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更多人了解苗族麻线纺织技艺这一非遗项目并通过团队的最大努力将它传承下去。同时期望通过我们的采访报道带大家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二、暑期社会实践过程

7月末,团队在线上制作了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苗族麻线纺织技艺及非遗的了解程度。

图1、调查问卷统计

从上面的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非遗工艺充满着好奇与兴趣,但去了解并且想传承这项工艺的人却少之又少,对非遗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神秘和触不可及的层面,于是我们快马加鞭的做足准备开始了本次实践活动。由于此次疫情原因,团队不能全员前往云南,由队长一人到达实践地通过线上直播方式进行。8月1日,我们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来到了第一站,团队到达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马塘镇塘子寨村,进行了为期一周关于苗族麻线纺织技艺的参观和调研,踏上塘子寨村路上那一刻充满着想立刻揭开苗族人民的神秘面纱的激情。

图2、塘子寨村村大门侧壁

我们在村口看到的石碑足以表明了苗族村民对于中央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敬意。踏过村门,我们顺利的来到了非遗传承人王树萍奶奶的家,之后,王树萍奶奶带我们认识了苗族服饰的制作原料,亲身感受了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制作工艺的第一步剔麻,苗族村民把晒干的麻拿起,用手有技巧的捏麻,把麻的木质部捏下形成了麻皮,将麻皮再进行精细的加工就形成了麻线,在王树萍奶奶讲解了搓麻的手法后,实践队队员和王淑萍奶奶进行了搓麻的比赛,由赛事可以看出:看着简单的一个动作其中都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积累的技巧的。第二步便是纺线,王树萍老人坐在纺线机上,手脚并用,这项工艺看起来十分简单,实践队真正实践演示时,却状况百出,纺线机十分考验纺线人手脚的协调性,而这个协调性是苗族人长期以来劳作的表现。王树萍奶奶小时候在母亲纺线时,便经常在身边玩耍,耳濡目染,长大后慢慢学着纺起来了。或许正是因为王树萍奶奶对这项工艺的热爱筑成了她在这项工艺上的天赋。第三步是织布,把纺好的线用一根长达一米的小木棍把线卷起来分为许多根后放到织布机上进行织布。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织布机都被现代机器取代,但王树萍奶奶一直坚持沿用老式织布机,奶奶说这样才有真正属于苗族的灵魂。织布机全部由木质隼接结构进行连接,织布也非常讲究技术和手法,手法一不对线就会打结,队员上去尝试一下后发现连最基础的都织不上去还把奶奶的线搞乱了,便放弃了尝试。看到工坊里织布村民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脸,与工厂里冷冰冰的机器和一成不变的操纵着机器的工人形成了对比,正是因为人们在织布中投入了感情,才让苗族服饰看上去那么的温暖舒适。

图3、队员在非遗传承人王树萍老人指导下尝试织麻布

第四步为蜡染,用蜡在麻布上画出图案,再将麻布进行染色,市面上看到的麻布大多为靛蓝色的,这种颜色是由草靛染制形成的,草靛要在夏末秋初靛垂花穗时收割,不能等到成熟时收割,一旦草靛成熟,靛杆发硬,便制不出想要的颜色了。收割好的草靛经过沤靛、搓靛、下靛和发靛等步骤,便可以进行染色了。将染好的布在水里煮过后,蜡染的图案便可以显现出来了。最近几年,许多工厂采用了化学染料代替草本染料,但王树萍老人解释道“一直坚持用草靛作为染料是因为化学染料染后的麻布越洗颜色越暗淡,而草本染料染完的麻布则越洗颜色越鲜艳。”

三、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感悟

虽然我们与苗族村民的相处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深深地被他们对这项工艺的热爱所震撼,感受到在他们身上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即使在云南边疆战乱时期,他们也没有丢弃苗族古老的文化,没有放弃本民族的手艺。这不仅仅是一项手艺,而是苗族村民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每当和王树萍奶奶谈及那段贫困艰苦的岁月,我们总能看到王树萍奶奶眼中饱含着泪水。这个泪水我想不是为了自己的辛苦而是为了工艺传承的艰难与困苦。对苗族人来说苗族服饰不仅仅是随身穿着的衣服,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信仰。

在实地采访的过程中,团队同时在进行宣传工作,真正前往实践地点的只有队长一人,既要负责摄影又要采访村民,工作难度十分巨大,并且苗族有着特有的语言,直播过程中的采访队员们并不能完全听懂,队长在一天的奔波劳累后,还要再开视频会议,将白天发生的事,以及采访内容重新描述一遍,为了向我们传达现场的最真实的情况,希望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但是由于未能亲身感受苗族的风土人情,写稿的工作进行还是十分艰难,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各种问题,在投稿初期,一周一篇稿都没有过审,我们甚至怀疑了自己的能力,但这都没有动摇我们参加这个活动的初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践是一条不断探索的道路,在这个充满艰难险阻的路上,我们在不断的成长,用心去领悟人间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严寒的冬季,于油城护理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冬季流感的高发期到来,油城护理院为了给老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我———作为一位热心志愿者前来进行卫生打扫。在确保所有防疫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我与院长一同参…… 王子衡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走进纪念馆,感悟红色历史

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忆夕启今实践队怀着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走进潍县战役纪念馆,开启了一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

在严寒的冬季,于油城护理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冬季流感的高发期到来,油城护理院为了给老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我———作为一位热心志愿者前来进行…

红色文化引领大思政课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思想犹如一面鲜明的旗帜,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新时代的指引。为激发红…

点亮非遗之光,促进薪火相传

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曲阜师范大学的一支特殊队伍——“燃非遗薪火,延千年火种”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以法律护航,伴青少年前行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法行为屡见不鲜,为支持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法制建设工作计划,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改革开…

最新发布

访苗族之旅,感受非遗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各少数民族不断地被同化,民族文化在逐渐消亡,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苗族麻线纺织技艺正面临着逐渐失传,后继无人的现状。在2019…
淮南矿区环境治理成果探索
淮南矿区环境治理成果探索中国青年网通讯社淮南7月23日电(通讯员李亚涛)今年暑假我参与了由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加入了“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队伍分担了家乡环境调查报告一任务。下文是…
展青春活力,现青年风采
2019年10月26日晚机电院学生会办公室在明志楼a301,a302,a303三个教室举办了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新生班委第三届学生干部应知应会考试素质能力大赛。本次大赛的形式是各个班级的班级委员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份进行笔…
家乡改革年轮在变化,石大晨旭梦乡同见证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为响应校团委“疫中家国·决胜小康”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感受苗族服饰魅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各少数民族不断地被同化,民族文化在逐渐消亡,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苗族麻线纺织技艺正面临着逐渐失传,后继无人的现状。在2019…
洪灾对环境的影响调查
洪灾对环境的影响调查中国青年网7月20日电(通讯员曾斯准)今明两天,南方雨势不减。连日的强降雨导致安徽六安多条河流水位上涨,城区、农田发生渍涝,一些地方还遭遇了塌方等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表示,虽然…
勇夺三金!我院“视觉哨兵”、“鲲图”和“星视”三个项目获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
9月6日,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成功举办,我院“视觉哨兵”、“鲲图”和“星视”三个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均斩获大赛金奖!据三位项目负责人介绍,“视觉哨兵”项目是团队历时三年研…
安徽工业大学:走进社区家园,创建生态文明
安徽工业大学:走进社区家园,创建生态文明中国青年网通讯社马鞍山7月27电(通讯员李文)为响应县政府文明创建的号召,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思想,鼓励家乡公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
家乡变化,在我眼中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二周年,从四十二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可以探知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启示。改革开放极大地…
山东大学生调查地摊经济,让地摊经济长开不败
为探究地摊经济的问题进而使其更好地发展,2020年7月20日至8月16日,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摆摊吧,后浪!”实践队(共8人)于山东德州、泰安、济宁、临沂、烟台,四川乐山,辽宁丹东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