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龙刻凤面上画,秦川一花指尖开
“面花因民俗而生,也为民俗延续生命“ 合阳花馍起源于图腾时代祭祀活动,久负盛名,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既是平常难得吃上的美妙食品,又是风俗信仰的象征物,是农村群众礼尚往来、寄予厚望的媒介。可食、可看、可玩、可用,在农耕时代它风靡合阳农村长久不衰。
9月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赴合阳县文化扶贫宣传先锋队按照事先与面花大师行俊肖约好的会见时间,来到护难村面花传承保护培训基地深入了解了合阳面花的发展与技术传承。行俊肖大师自小练习面花制作工艺,至今已50余年,在这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创造了“龙凤呈祥” ”麒麟送子“等经典作品,深受群众和专家学者喜爱。曾代表陕西省多次赴北京、南京、香港等地表演技艺,传播文化。
在行俊肖大师的介绍中,成员们了解到合阳面花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型,分别是: 节日花馍、庆典花馍、丧葬花馍、旅游纪念品花馍。这各个类型的花馍造型都极具特色,适用的场合也大不相同,“喜结良缘” “孩童满月” “老人祝寿“ “乔迁之喜”,可以说当地人的一生不断与其结缘,而面花也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在行俊肖大师的面花展览厅中,成员们看到了各种造型细腻、繁复,做工精细、图文密集的面花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和面、发面到点染、成型、保存,各个工序都不能太多偏差,例如和面团时,面花师需要根据所做面花的大小、精细程度来确定面团的软硬程度,太软不会成型,太硬容易裂开;再比如,合阳面花的“点染“也是特色之一,不同于山西面塑和陕北面花在和面时就调好色的做法,合阳面花是在面团造型完成后,蘸取颜料慢慢晕染开来,层次分明,有深有浅,有股“不厌其繁、不厌其精”的劲儿。
谈及合阳面花的传承时,行俊肖大师难掩有些失落的神色,虽说开展教学近20年,徒弟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只算合阳当地就有500多人,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学徒,但在行俊肖老师看来,其技术并未达到独当一面的程度,而这也正是她所担心的问题所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合阳面花的实用性正在逐渐减弱,也在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也许有一天,面花会消失在时代的浪潮中。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文化扶贫先锋队的成员,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做出更多的努力,给面花这种农耕时代的奇葩更深厚更广阔的成长沃土,在保留其原始性和生活性的同时,增添其艺术性和趣味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并愿意了解这种美妙的民俗艺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