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国青年网通讯社武威7月18日电(通讯员 赵延寿)为了解乡村生态环境现状,7月10日能环学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实践队队员来到了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六畦村开展了乡村生态环境调查。
至7月18日,持续了八天的家乡环境现状社会调查研究的活动已经结束了,调查者每天早上和下午准时走上街头巷尾开始环境调查,通过走访以及认真的了解和观察,对家乡的环境问题以及当前的环境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队员的家乡在西北,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由于北接腾格里沙漠,所以这里常年遭到风沙的肆虐,环境问题尤为严重。目前,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治理,特别是涌现出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现在的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当前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初夏时节,实践队队员选择了家乡环境现状的社会调查,就发放镇六畦村开展了为期八天的环境调查,开展此项调查的目的在于对家乡的环境问题予以深度的了解,能够为家乡的环境问题建言献策。
七月十日一大早实践人员便准备好东西走出家门,很快便来到了八组的巷头路边,开始一路观察认真了解环境状况。美丽乡村建设,第一要素还是环境卫生,所以主要任务还是认真检查环境卫生状况。一路走过八组的马路边,没有发现垃圾以及杂物的堆积,还有各家各户的门前都没有任何的杂物,在印象中以前这里巷头门前都会有很多的麦草和玉米秸秆堆积,这些杂草垃圾不但会影响环境卫生,还是很大的火灾隐患。如今这种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路走来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的杂物和垃圾的堆积。以前老百姓都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所以以前道路两侧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垃圾和杂物。而现在发现路边间距一二百米处都有一个大垃圾箱,加上村民们良好的自我意识,现在路边基本没有垃圾的身影了。
队员走访考察路边环境卫生通讯员 赵延寿 摄
一直以来,“一个坑,两块板,三尺墙,围四边,蚊蝇飞,臭气熏”是农村旱厕曾经的真实写照。过去的旱厕大多数都是建在门前院落边,不但影响村容村貌的环境卫生,而且一到了夏天就是蚊虫苍蝇的聚集地。不仅如此,到了下雨天就路面泥泞不堪,就十分的不方便。厕所是文明的一扇窗户,厕所问题更是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通过这几天来的认真了解、调查和研究,实地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几个组,无论是路边还是门前都没有发现一所旧式的简易厕所,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厕。这项举措得益于层层干部的严格把关,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使得人民更加方便。
队员实地探访村民家中的新式厕所通讯员 赵延寿 摄
在以前,大气污染是这里常见的问题。不仅仅因为风沙肆虐所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还有人为所造成的污染,以前常常会看到人们在田间地头或是路边门前点燃垃圾或焚烧麦草秸秆,空气中充满一种刺鼻的气味。这几天里,在各个组之间来回奔走的路上,都没有见到曾经的滚滚浓烟,空气中再也不是以前的刺鼻气味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小麦绿树的清新气味,这得益于相关部门的严格的规定以及其严厉的监督。
根据这几天的走访和观察,队员发现,目前六畦村的环境状况较之曾经脏乱差的现象有了很大改善。昔日随处可见的柴草堆、随意丢弃的垃圾不见了踪影,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处处呈现出一种宜居新气象。这还是归功于各个部门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题责任,健全完善基本的法律法规,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开创了生态文明的新局面。几年前,这里的大气污染的问题尤为严重,经过这几年的改善和治理,当地的大气状况基本良好,就这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来看,当前大气质量水平保持良好。其次就是白色污染,以前走在路边地头,总能看到各种塑料垃圾的影子,尤其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塑料袋挂在树枝上,飘在高空中或是落在地头。通过这几天的认真记录和观察以及实地了解,注意到从一组到八组无论是道路两侧或田间地头都没发现塑料等白色垃圾,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的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结合各级各部门的认真落实,武威市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乡村环境卫生要变得更好,关键还是要靠人民群众的守护,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把身边的环境搞好,才会守得住这一方净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4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