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炊烟越来越淡,越来越少,但是总有那么几缕总是在那儿“固执”地飘着,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无力,但是只有它们自己知道它们有多么坚毅。
以前每次提到空巢老人,我心里浮现出来的大都是“凄凉”、“孤苦”、“瘦弱”这种词语,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空巢老人似乎都是这种形象。但是在今年夏天认识的一位老人,打破了我对空巢老人的陈旧印象。
我们是在走访空巢老人时认识的他的。初次见面,没有印象中的满面愁苦和牢骚满天,相反地,老人很热情地迎接我们,老人精神很好,脸上没有一丝愁苦与抱怨。走访过程中,老人一个劲地跟我们说国家政策有多好,国家对农民多照顾,还一直叮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多像我们慈祥的长辈啊。
这位老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老人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地,自己是被土地养育的,土地守护了老人一辈子,老人也要守护土地一辈子。老人离不开土地,所以在儿女们外出打工时老人没有选择跟随,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尽管儿女们屡次劝说,但是老人不想让见证自己岁月流逝的那片土地荒废。老人年纪大了,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把汗水都撒在土地里了,但是老人每年都坚持在屋前种一些作物,他还会坚持隔一段时间就到地里松松土,除除草,他习惯每天闲暇时候到地里坐一坐,他说那种与土地接触的感觉让自己心安。
我们开始明白为什么空巢老人在农村这么普遍:有一部分空巢老人心里始终记挂着养育他们的土地,他们不是因为子女不孝而空巢,他们也不是因为自身不想跟子女团圆而空巢,他们只是想默默守护着他们的那片土地,尽管会经受离别之苦,但那份坚毅的力量却不会变。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样特别重要的东西,为了这个东西,我们会一直努力,永不退缩,永不回头。这个东西,也许是前途,也许是梦想,也许是信念。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东西,因为这件东西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而这位老人要守护的东西就是那片属于他的土地。
人是如此,社会也是,国家也是。
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一定要在不断前进的时候时刻记得自己来自哪里。而农业是中国的起源,农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群人来守护我们国家的根基。
生活越来越好,未来越来越有希望。实践团成员前期生产调研了解到村里建有几座工厂,还有几座工厂正在组织筹建中。老人跟我们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家乡工作,既能挣钱提高生活质量,又能阖家团圆免受离别之苦,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希望小镇能多引入一些与当地经济作物相适宜的工厂项目,工厂高价收购农作物,对作物进行再加工来提高产品的产值。我们认为这样一份工作既能保障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又能让我们守住我们的土地,守住我们民族的根基。
橘红色的晚霞中,一束束炊烟正在袅袅升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