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研选取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金桥村为调查对象,旨在响应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建设美丽乡村。调研以自填式问卷和结构性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在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25日期间,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志愿者白雪通过实地走访8个村组、有效发放和回收62份问卷、深入访谈8位村民等方式,以金桥村为例,深入了解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实际情况,发现其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背后成因,从而为此类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可借鉴针对性措施。
调研发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下,金桥村在经济建设基础上,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在3、4、5组修建了规模相等的文化大院,并配套有相关健身娱乐设施,同时重视党建,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乡风文明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风文明建设依附于经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资源分配不均,利用程度不高
首先,金桥村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将乡风文明建设视为经济建设的附属和点缀,以物质经济手段去营造精神层面的文明乡风,因而建设方式也仅为传统的“搞硬件”,既缺乏特色,也难以达到教化目的。
其次,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均,8个村组中仅有3个村组带有此类设施,辐射村组村民有限。此外,由于精神教化与设施建设的不同步,文化设施的简陋、无新意等原因,村民对这些设施的使用率极低,设施效用也未真正得到有效发挥,有的甚至锈迹斑斑,使其实实在在成为了村中的“摆件”。问卷数据显示,即使在有文化设施的情况下,村民休闲娱乐方式依旧为传统单一方式,行为习惯及综合素质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打麻将或纸牌,看电视、上网占比甚至达到77.42%和62.90%,其次聊天占比约为51.61%,而跳广场舞和其它娱乐方式占比之和也不超过15%。
(二)村民思想文化素质偏低,陈规陋习普遍存在
由于时代原因,目前留守农村村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为初中和小学文凭,分别占比33.87%和40.32%,甚至还有6.45%的村民处于文盲水平,高中以上文凭村民仅占不到20%。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也较弱,思想保守,乐于安于现状,陈旧思想观念对村民行为习惯依然有较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一旦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村民家中便会大办几十桌宴席,有时甚至占用乡村公共道路,造成交通拥堵,大操大办和“人情债”问题十分严重。在疫情防控措施和政策影响下,村民请客规模有所收敛,并且,由于当地为低风险地区,尚未出现病毒感染情况,村民警惕性较低,即使规模有所减小,但依旧免不了“吹吹打打、轰轰烈烈”。问卷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疫情后期阶段依然有累计61.29%的村民表示身边存在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现象,超过90%的村民表示家中丧葬形式依旧采用传统土葬,走访中了解到,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对死者亲属进行火化,但村民依然要为死者骨灰进行全套复杂的土葬流程。
(三)对乡土人才资源利用不足,乡风文明建设队伍人才缺失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低,农村经济效益更低,造成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留守农村的劳动者老龄化、低效益化、兼业化突出。农村人群以老幼妇孺为主,因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是乡村建设最宝贵的资源。根据走访调查,目前金桥村在村在读的中小学生仅有20个左右,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全村不超过10个,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更是没有。然而,在人才资源本就稀少情况下,金桥村自身并没有制定任何人才引进相关措施和政策,也正因为“资源稀少”,因而更容易忽略其在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使得这部分优质乡风文明建设资源缺少施展平台。
(四)村民主体意识强烈,但缺乏参与建设渠道
根据问卷数据,金桥村村民主体意识十分强烈,61.29%的村民都认为乡风建设主体应该是村民自己,其次为村委会,占比41.94%,然后才是国家和政府,分别占比22.58%和37.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到,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现实是农民干劲十足,却缺乏适当引导和发挥渠道,从而使得农民积极性日益减少,逐渐养成“等靠要”的习惯。在访谈中也有村民表示:自己十分愿意为村中各项建设出一份力,但又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
(五)乡村缺乏特色文化指引,文化开发程度不够
文化是一个乡村的精神气。缺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和熏陶,乡村建设最终只是城市建设的照搬者和附属品。金桥村乡风文明建设缺乏特色,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其缺少亮眼的文化品牌。通过调研发现,金桥村虽然没有历史悠久的标志性文化,也没有革命红色资源,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可开发文化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去挖掘。另外,由于传统文化未能及时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发展,文化重塑力度弱,使得村民思想意识中缺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甚至不知本村的特色文化为何物。问卷数据显示,只有42.85%的村民认为并清楚金桥村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剩余57.15%则认为本村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或者自己根本不清楚。在与村民访谈中了解到,金桥村的竹编技艺在几十年前曾是大多数村民的养家副业,而现在由于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猪等产业的兴起,便不屑于这点薄利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5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