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卖书。最重要的是跟周围产生关联,努力成为社区所需要的一分子,让自身具有社会性。书店里摆着的书,作为商品只是个契机而已,背后更重要的是店和人的关系。” ——《东京本屋》 一个下午,我看着不贵书店里来来往往买书的人,有人挑走了漫画,有人将儿童绘本带回家,我还看见老板娘时刻不停地回复着手机里一条接一条的咨询和买书的消息。不到百米外,是游客熙攘的大明湖,而百米之隔的不贵书店里,没有夏日的炎热,没有吵嚷声,没有汽车声,只有宁静和欢欣。 在网上书店低成本低价格的冲击之下,书店为了生存往往选择通过增加文创用品销售、咖啡饮料和餐点服务来提高营业收入,与此同时,多数书店还一味追求畅销书以求生存。有人乐于点一杯咖啡,在舒适的卡座里读着近期大火的图书消磨时光,却还有很多人仅仅追求书店的单纯:买得到好书,发现得惊喜。 不贵书店就在这不临街的清幽僻处单纯地做着推荐好书卖出好书的事情,没有咖啡没有座位,只有密密麻麻的一排排书架,一摞摞图书。没有五颜六色的畅销书吸引你的眼球,摆在前面的是老板精心选择出的值得一读的精神食粮。在这里,你找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除了《罪与罚》之外的《地下室手记》《白痴》等等小众却令人拍案叫绝的名作,有《你好小朋友》这样温暖到不禁热泪盈眶的摄影集,有各个版本各有春秋的《红楼梦》…… 当我初识这家书店,在惊喜之余更多的却是担心,担心它能否在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图书市场和互联网销售的冲击下生存下来。而当我和店长交谈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心多余了。不贵书店在没有资本支持、没有流量加持、没有文创产业及餐饮服务的补充下没有走向覆灭的原因,恰恰是很多书店倒闭的原因:单纯。单纯地从事卖好书这件事,单纯地为读者推荐好书,单纯地为顾客着想降低价格、邮寄图书。不贵书店的单纯亦如书店老板,问他为什么开书店为什么选择卖书,没有预想中的“情怀”“理想”这类答案,而是单纯地告诉我,为了赚钱。老板还非常个性地在书店里贴了一张纸,写着“为了赚钱”。辛勤耕耘收获的美好现在也许不需要理想化初衷的起因,即便是从商人角度出发,做到诚信经营和站在客户角度出发,贴合到书店立场上就是选好书卖好书卖正版和服务读者,最后的结果也可是今天所见到这般。 即便老板一再坚持为什么开书店的原因是为了赚钱,但我还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只是为了撕开大众世俗化和文艺化眼光看不贵书店的伪善的温情外衣。老板在三轮车满载书籍、摆着地摊、躲着城管做着卖书这件事的时候,理想和情怀的火焰一定也曾经在济南寒冷冬日的夜晚温暖过他。可正如济南有酷暑却还有冬天的严寒一般,生活并不总会按照我们理想的道路走下去,社会总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偶尔冰冷到一颗炽热的心,然后会在一天天平凡的日子里积累。当有一天,曾经坚持的理想渐渐趋于实现,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喝彩,或许曾经有过的嘲讽消失了,满耳听到的却变成夸赞,一颗叛逆的心那便来撕碎这些转变,“开书店只是为了赚钱”,坚定话语下隐藏的也许是经受了多年辛劳和不易的一颗依然单纯的心。 不贵书店很单纯。老板依靠个人能力和努力找到供货渠道,然后图书可以价比当当,四折常有,五折总是,六折封顶,这恰恰也印证了书店的名字:不贵。不贵书店很单纯。顾客不仅仅是书的读者,他们还是书店的拥护者、书店老板的朋友,许多的顾客从老板摆摊时期就已经常常光顾。因为书的品质和价格,因为老板的幽默和真诚,大家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贵书店,还有许多小孩子从被妈妈抱着来选择老板推荐的童书到后来自己跑来独立挑选名著。不贵书店的单纯在一年年的坚持中,渐渐地与周围产生联系,与读者建立信任的纽带,成为一个又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不可或缺的存在。 不贵书店里挂着一幅字,要做济南的第六好书店。有趣的是,我不知道前五好是哪些书店,其他读者也不知道,或许前五好是否真的存在也是一个问题。可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贵书店对于我来说、对于许许多多的读者来说已经够好就足够了。老板不追求流量,不追求网红,他担心流量之下只有无尽的拍照打卡而忽视书店本来职责,他只希望能在自己的坚持下推荐好书,不卖“好卖”的书,只卖“”值得”的书。 脱离浮躁的网红流量,只在朋友圈说着“hello,hello,朋友们,今天来为大家推荐一本书”,然后在结尾重复三遍“爱大家啊”。不贵书店在独立书店日沉西方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单纯和真诚开辟出了一条通向另一个朝阳初升的道路:书店成为一个特定地区生活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顾客、读者、书店、老板,他们用书联系在一起,用友善维系着情谊,久久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6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